南霁风冷笑一声,坐直身子,目光直直地盯着秋沐:“郡主,你莫要以为你照顾了我几日,就有资格过问我的事情。有些事,知道得太多对你没好处。”
秋沐被他的话噎了一下,心中有些委屈,但更多的是不解:“我只是好心关心你,怎么就成了多管闲事。若真的是为我好,你大可以告诉我,我也能多些防备。”
南霁风靠回床头,闭上双眼,语气冷淡:“不用你防备,本王自己能解决。郡主还是多操心操心自己的事。”
秋沐站起身来,眼中带着一丝怒意:“好,是我多管闲事了。既然你不愿意说,那我以后再也不过问你的事情。”说完,她转身便要离开房间。
南霁风睁开眼睛,看着秋沐的背影,心中莫名有些烦躁。但他还是强忍着没有开口挽留,只是在秋沐快要出门时,冷冷地说道:“希望郡主能记住今日所言。”
秋沐脚步一顿,没有回头,用力拉开门,快步走了出去。
她已经走出去了两步,心中五味杂陈,脚步也变得虚浮起来。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南霁风冷漠的神情和那些伤人的话语,可担忧却如潮水般将她淹没。终于,她咬了咬牙,猛地转身,快步推开门。
屋内的烛火依旧摇曳,南霁风依旧靠在床头,眼睛微闭,似在养神。听到门被推开的声音,他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平静地看向秋沐。
秋沐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南霁风,本郡主刚忘了告诉你,阿弗和太子为了找你,已经来了。你要是想现在走,本郡主绝不拦着。”
南霁风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坐直了身子,目光紧紧锁住秋沐:“你为何突然告知本王此事?”
要是不想两人有过多牵扯,她大可不必将这件事情说出来,当做不知道就好了。
秋沐别过脸去,不愿让他看到自己眼中的担忧:“不过是觉得你有权知道,况且,我也不想被你继续当成多管闲事的人。你走不走,与本郡主无关。”
南霁风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苦笑,站起身来,开始收拾自己简单的行囊:“好,既然如此,本王这便离开。多谢郡主这几日的照料。”
秋沐心中一阵刺痛,却还是嘴硬道:“不用谢,就当是还之前的人情。”
此刻的京城皇宫中,李太后正在御书房内拟写懿旨。书案上,笔墨纸砚摆放整齐,李太后手持狼毫,神色凝重,在宣纸上缓缓书写着。
她刚安排了马大人家的女儿嫁入东宫为妾,心中还在思索着其他能为皇家开枝散叶之事。
“花嬷嬷,你且过来。”李太后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唤道。
花嬷嬷赶忙小步上前,微微福身,说道:“太后娘娘,有何吩咐?”
“哀家想着,既然皇后那边咬着不放,为何咱不选一个样貌好,品德好的女儿家嫁入东宫。五品官员里哪家的女儿尚未出嫁,你可有知晓?”李太后目光望向窗外,缓缓说道。
花嬷嬷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太后娘娘,容老奴想想。五品官员之中,礼部侍郎陈大人有个女儿,年方二八,生得端庄秀丽,知书达理,至今尚未许配人家。”
李太后点了点头,又问道:“还有别的合适人选吗?”
花嬷嬷眼睛一亮,接着说道:“还有户部员外郎刘大人的女儿,模样俊俏,且精通琴棋书画,也是待字闺中。”
李太后轻抚着下巴,沉吟道:“这两人倒也合适。只是不知配给什么位分合适。”
花嬷嬷微微欠身,有条不紊地说道:“太后娘娘,礼部侍郎陈大人之女,端庄秀丽自是不必说,知书达理也使得她在礼仪方面无可挑剔。她性格温婉和顺,若嫁入东宫,定能与太子妃和睦相处,有助于东宫的安宁。不过呢,她性子有些太过柔和,遇事缺乏主见,有时容易随波逐流。”
李太后轻轻点头,示意花嬷嬷继续说。
花嬷嬷接着道:“户部员外郎刘大人的女儿,模样俊俏又精通琴棋书画,才艺出众,能为东宫增添不少雅趣。而且她性格活泼开朗,能让太子殿下的生活多些乐趣。但她过于活泼,行事有时难免毛躁,不够沉稳,怕是在一些重要场合难以周全应对。”
李太后手托下巴,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这陈家女儿虽缺乏主见,但贵在温婉和顺,能维持东宫和谐。那刘家女儿才艺佳却不够沉稳。太子如今需要一个能辅助他,又能与太子妃相安无事之人。如此看来,这陈大人的女儿更合适些。”
花嬷嬷连忙附和:“太后娘娘英明,陈姑娘若是入了东宫,定能当好太子殿下的贤内助。”
李太后微微颔首,眼神坚定地说:“那便将陈大人的女儿定为太子的良媛,一个月后与马大人家的女儿一同嫁入东宫。花嬷嬷,你去安排礼部尽快拟定册封之礼,切不可有丝毫差错。
李太后重新拿起狼毫,蘸了蘸墨汁,在新的宣纸上郑重地书写着懿旨。每一笔都写得刚劲有力,将对陈姑娘的期许以及让她成为太子良媛的旨意一一落在纸上。写完后,她仔细端详了一番,吹干墨迹,将懿旨放入锦盒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