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宫,鎏金烛台将檀木长案照得透亮。
北元皇帝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抚过腰间镶嵌松石的弯刀,鹰隼般的目光扫过高丽皇帝王禑.
“陛下可知?朱五六那逆贼弑侄篡位,大周国根基未稳,各地流民揭竿而起。此时若我们联手,定能夺回大都!”
王禑摩挲着案上的白玉镇纸,沉吟不语。
窗外细雨敲打着青瓦,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细碎声响。
良久,他抬眼问道。
“大汗许诺的半壁江山,何时兑现?”
脱古思帖木儿猛然起身,袍角扫落一盏茶盏。
“只要踏平大周,燕云十六州、中原腹地任你挑选!”
他从袖中抽出一卷泛黄的舆图,重重铺展,枯瘦的手指划过广袤的土地。
“你看,从辽东到山东,这些膏腴之地,都将是高丽的!”
王禑的喉结动了动,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但很快,他又恢复了冷静。
“大周有李元霸、项羽等猛将,还有那神鬼莫测的迅雷铳,贸然出兵......”
“陛下多虑了!”
脱古思帖木儿冷笑。
“朱五六刚杀了朱标,老朱家内乱不休;常家父女与他有仇,曹操又心怀异志。”
“只要我们挥师南下,那些大明旧部定会揭竿响应!”
他凑近王禑,压低声音。
“况且,我已联系到东瀛的浪人武士,他们擅使倭刀,定能破了大周的火器阵。”
王禑终于下定决心,猛地拍案。
“好!传旨,即刻召集百官议事!”
三日后,高丽朝堂。
王禑高坐龙椅,望着阶下神色各异的大臣。
“北元大汗愿与我朝结盟,共伐大周。夺回中原后,我朝可得半壁江山。诸位意下如何?”
左丞相崔莹踏出班列,躬身道。
“陛下,大周势大,我朝若轻启战端,恐引火烧身。不如......”
“哼!”
右丞相李仁任打断崔莹。
“机不可失!若能拿下中原,我高丽便能成为万邦之主!崔大人莫不是被大周吓破了胆?”
“李仁任,你......”
崔莹气得满脸通红。
殿内顿时争论不休。王禑听得头疼,猛地拍案。
“够了!朕意已决,出兵大周!”
他转头看向军事大提学郑道传。
“郑卿,你速去筹备粮草、兵器,操练兵马。”
郑道传领命退下,心中却暗暗担忧。他连夜拜访崔莹,在密室中说道。
“丞相,北元狼子野心,恐难信守承诺。且大周新立,锐气正盛,我朝若贸然出兵......”
崔莹长叹一声。
“我又何尝不知?但陛下被利益蒙蔽双眼,执意开战。我们只能尽力周旋,减少伤亡。”
半月后,高丽五十万大军集结于鸭绿江边。
王禑亲自擂鼓,战鼓声响彻云霄。脱古思帖木儿骑在白马上,望着对岸的大周疆土,嘴角勾起一抹狞笑。
“朱五六,当年你夺我大都,今日我定要让你血债血偿!”
与此同时,大周边境的烽火台接连燃起狼烟。
探马快马加鞭,将战报送到朱五六手中。
朱五六看完战报,把玩着断玉珏,青铜面具下的声音带着笑意。
“来得好!白起听令,率五万玄甲军驻守辽东;项羽、吕布,各领三万骑兵,绕到敌后突袭;曹操,你训练的新军即刻开拔,务必将高丽军拦在鸭绿江!”
白起抱拳领命,青铜戈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陛下放心,臣定让高丽有来无回!”
一场关乎天下归属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高丽与北元的联军看似势不可挡,却不知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大周精心布下的天罗地网。
而在这场战争的背后,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常家的仇恨、曹操的执念、老朱家的复仇之火,都将在血与火中被点燃......
江边,硝烟遮蔽了初升的朝阳。
高丽军的战鼓与北元骑兵的呼号交织成可怖的声浪,五十万联军如黑色潮水般漫过浅滩。
王禑站在中军楼船上,望着对岸严阵以待的大周玄甲军,喉结不安地滚动 —— 对方阵列中那道银甲身影,竟让他想起传闻中索命无常的模样。
“放箭!”
随着高丽军主帅一声令下,万支羽箭划破长空。
白起却岿然不动,待箭雨临近,突然挥戈划出半轮寒芒。
青铜戈刃与箭矢相撞迸发火星,竟将前排箭雨尽数荡开。
玄甲军同时举起精铁盾牌,阵型如铁壁般纹丝未动。
“冲!”
北元骑兵率先发难,弯刀在晨雾中泛着冷光。
白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突然单骑冲出,青铜戈如死神镰刀般挥砍。
首当其冲的三名骑兵连人带马被劈成两半,鲜血溅在他玄色斗篷上,瞬间洇出狰狞的图案。
他纵马直入敌阵,所过之处人仰马翻,高丽士兵的长枪刺在他甲胄上只留下白痕。
“这... 这是人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