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国色生枭 > 第四一三章 东南存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书、下二省通过这项决议,具体事务便交到了户部这边,从中书省传下来的话,据说皇帝知道这个方法之后,对提出此项议案的郎毋虚多有夸赞,户部尚书胡不凡自然也少不得被嘉奖一番。

楚欢知道这个消息不算晚,因为江淮事态紧急,除了兵部、大理寺、工部等衙门忙着调兵规划,户部也是要迅速将借条购粮的议案落实下去。

胡不凡对此事显然是十分的看重,亲自筹划此事,一时之间也顾不得楚欢这边,连派人往江淮过去,下令江淮各州户部曹协同户部司一同落实借条购粮的议案,必须尽快将江淮各州的粮食掌控在官府的手中,兵部那头也做出了迅速的反应,江淮除了禁卫军、州军以及乡绅阻止的家丁进行剿匪,江淮各州数万卫所军也开始频频调动,形成弧形军事部署,将天门道众势力最众的徽州围了起来。

不过天门道的主力暂时在徽州,可是整个江淮五州都有天门道众的信徒,天门乱匪仅在江淮一道,就形成了好几股战力,根据楚欢最新得到的消息,先前天门道众从徽州城被赶出去之后,很快就占领了徽州城周边的数座县城,一开始那边只以为天门道众实力不济,占不了州城才占县城,但是如今那边的形势是,天门道占据几座县城之后,立刻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加固县城的防御,环绕在徽州城四周的县城,瞬间变成了觊觎徽州城的数匹饿狼。

江淮如今形成了一个极怪异的战略格局。

以徽州为中心,徽州城处于最中心的位置,那里有先前将天门道众驱赶出州城的三千徽州军和三千江淮禁卫军,加上城中招募的壮丁,徽州城内如今的兵力大概在一万五千人以上,但是经过训练的便只有那总兵力为六千的徽州军和禁卫军。

本来将上万天门道众驱赶出徽州城后,官府以为徽州城的险境已经解除,但是城中的将士们还没修整完毕,很快就得到周边数座县城的求援,越聚越多的天门道众没有继续对徽州城发难,却连续攻占了周边县城,那几座县城都是处在徽州城向外交通的要地,几座县城先后失守,本来危机刚刚解除的徽州城看似没有被攻打,可是却处在了几座失守县城的zhongyāng,四周的要道被天门道众封死,瞬息万变间,已经成了一座被夹在中间的孤城。

向几座县城聚集的天门道众越来越多,几座县城形成一个包围圈,在更外围,却是其他各州州军、禁卫军以及卫所军组成的剿匪圈,等若是将占据几座县城的天门道众围了起来,当重兵集中于徽州的时候,江淮其他各州的天门道众却似乎正在蠢蠢yu动,已经有不少天门道众正往徽州外围聚拢起来,看起来倒似乎是想在更外围形成又一包围圈,给与官兵压力,减轻被围天门道众的军事压力,江淮如今就似乎成了套圈游戏一样,一层一层,官军几次主动出击,固然战果不小,杀敌甚众,但是天门道众兵力非但没有因此而削减,反倒是越来越多。

官军几场仗打下来,看似战果不错,但是在战略上却根本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天门道占据的几座县城,官军下了大力气攻打,但是天门道众却是发疯了一般,死伤无数,数座县城竟然生生被他们保住,一座未失,官军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供给都已经被切断,如此下去,很有可能会不攻自破。

江淮发生的战况,京中知道的人实在不多,人们只是知道江淮那边起了乱子,朝廷正在调兵平乱,远在东南发生的战事,对于京城人们的生活似乎并无多大影响,依然是车水门龙繁华无比,而且京里的人们也都相信,所谓的天门道,一群乌合之众,朝廷既然出手,江淮之乱平息也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楚身为户部主事,对于江淮的战局却是颇为清楚。

当他弄清楚江淮的战局之后,做出的第一个判断就是天门道未必就是许多人心中所想的乌合之众,当初官军将天门道众赶出徽州城,在战报中的措辞是“天门乱匪望风而逃”,楚欢此时倒希望这措辞不是真的,如果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望风而逃”,楚欢隐隐感觉那未必真的是天门道不堪一击,很有可能是天门道故作姿态。

从随后天门道众有图谋地连克徽州城周边县城,对徽州城形成围困之势,就可看出其中大有玄机,似乎有着极强的战略xing考虑,并非是一群乌合之众。

楚欢为此还在空闲之时在纸上描画了自己所知的江淮军情,从纸上他却敏锐地看出来,天门道占据几座县城围困徽州城,却是让朝廷必定调重兵围困天门道,救援徽州孤城,被夹在中间的天门道众固然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但是却似乎将朝廷的重兵都移动到了徽州一带,而且占据县城的天门道众越是顽抗,从其他调来的官军兵力也就越多,徽州的图纸上,楚欢做出的描画,却发现官兵已经将那几座县城的两三万天门道众当成了乱匪的绝对主力,江淮至少超过六成的兵力都已经组成剿匪的包围圈囤积在徽州周边一线,这样导致的后果,便是江淮其他四州的兵力出现了巨大的空虚漏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