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御前争议
五更天的鼓声刚刚响过,乾清宫内的鎏金蟠龙烛台上,儿臂粗的蜡烛已经燃去了大半截。蜡油顺着烛身缓缓滑落,在烛台上凝结成朵朵红梅般的形状。隆庆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眼前这些大臣们的争吵声比早朝的钟鼓还要刺耳。
"陛下明鉴!"兵部尚书杨博扯着嗓子喊道,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涨得通红,"倭国此番战败,就该让他们割地赔款!"
"杨大人此言差矣!"户部尚书李春芳急忙摆手,他那个圆滚滚的肚子随着动作一颤一颤的,"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还不如让他们年年进贡些奇珍异宝来得实在!"
隆庆帝只觉得脑仁生疼,他转头看向站在角落里的贾环。这个年轻人从刚才起就一直沉默不语,只是时不时地摩挲着袖中的什么东西。
"贾爱卿,"隆庆帝突然开口,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你可有什么高见?"
贾环这才缓步上前,他的官靴踩在金砖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从袖中取出一幅泛黄的绢制海图,小心翼翼地展开在御案上。
"启禀皇上,"贾环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字字清晰,"倭国此番战败求和,若仅索要赔款,不过解一时之困。臣请陛下细看此处——"
他的手指点在江户湾畔的一个小渔村上,那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指尖却因常年握笔而生着薄茧。
"横滨虽小,却是控扼倭国咽喉的要地。"
二、地图玄机
殿中霎时一静,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工部尚书王遴瞪大了眼睛,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这...这..."王遴结结巴巴地说,"这岂不是要在倭国心腹之地插把尖刀?"
贾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不慌不忙地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紫檀木匣,取出里面一套彩绘地图,在御案上徐徐展开。
"陛下请看,"贾环的指尖轻轻划过海岸线,那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抚摸情人的发丝,"这是臣在平户藩时,命人秘密绘制的倭国全境详图。"
隆庆帝凑近细看,只见这幅地图与常见的简略舆图大不相同。不仅标注了各藩的兵力部署,连潮汐时辰、暗礁位置都写得一清二楚。更令人惊讶的是,某些重要城池旁边还用小字注明了守将的姓名、喜好。
"横滨水深港阔,可泊万吨巨舰。"贾环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流淌在寂静的大殿中,"更妙的是——"
他突然翻过地图背面,露出用明矾水绘制的密图。隆庆帝不由得屏住呼吸,他看见地图上标注着一条隐秘的小路,从横滨直通江户城。
"从此处到江户城,骑兵不过半日路程。"
隆庆帝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注意到地图边缘还有一行蝇头小楷:嘉靖三十八年,倭寇曾由此港出发袭扰台州。
"好个贾爱卿!"皇帝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盏叮当作响,"这地图比兵部的详实十倍!"
三、朝堂博弈
文渊阁的铜壶滴漏指向巳时,争论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户部尚书李春芳捧着金算盘,手指在上面拨弄得噼啪作响。
"修建要塞至少需银八十万两,"他愁眉苦脸地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还不算驻军粮饷、船只维护..."
"李大人此言差矣!"张居正突然打断,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在烛光下闪闪发亮,"贾大人要的不是军事要塞,而是通商口岸。"
他说着展开贾环事先准备的《海贸利析》,上面密密麻麻地列着生丝、瓷器、茶叶在倭国的价差。那些数字工整得如同刀刻一般,让人看了就心生信服。
"单是关税一项,三年便可回本。"张居正斩钉截铁地说,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最后一个数字上。
新任礼部尚书海瑞却面露难色,他那张严肃的脸绷得紧紧的:"倭国虽败,毕竟是一国。强割其港,恐伤天朝仁德..."
"仁德?"戚继光突然冷笑出声,他身上的铠甲随着动作发出铿锵之声,"去年被倭寇屠杀的沿海百姓,可曾听过'仁德'二字?"
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前一道狰狞的伤疤:"这道伤,就是倭寇的'仁德'!"
四、密旨出京
三日后,一队特殊的使节从朝阳门悄然出发。戚继光的亲兵押送着二十门新式佛郎机炮,那些黝黑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炮身上"大明军工"的铭文清晰可见。
内阁新首辅吕调阳坐在轿子里,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怀中那卷盖有玉玺的《横滨开港条约》。这是张居正连夜拟定的,墨迹都还没干透就被送来了。其中第七条用朱笔特别标注:"倭国须遣工匠千名助修港口,工部派员监造"。
贾环立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仪仗。春日的暖风拂过他的面颊,带来远处桃花的芬芳。黛玉轻轻为他披上大氅,那柔软的狐毛蹭得他脖颈发痒。
"环哥哥为何不亲自去?"黛玉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春风中的银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