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奇幻 > 解咒战纪 > 第十章 线索提供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去一个月里,弗拉兹除却必要的睡眠,已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橡木街的发展与积压的鉴定工作。

他首先召集橡木街商户代表会议,详细阐述发展方案。疑虑与担忧在坦诚的问答中逐渐消散,街坊们的赞誉声中,一种久违的凝聚力重新流淌在这条老街上。很快,“橡木街经营发展中心”宣告成立——它并非吞并各家店铺,而是将分散的门店编织成一张协同之网。商户们依然独立经营,却在统一管理下规范运作:盈利得以保障,费用按时缴纳。尽管为支付圣教国分成而小幅上调物价,但内部竞争的消除与互助机制的建立,如老店补贴新店这样的安排,反而激活了整体活力。更妙的是旧版消费套票的升级:如今顾客不仅能在任意商户核销服务,更享受“连锁消费”红利——买宝莉婶婶的面包,街头果酱店便赠试用装果酱。这精巧的设计既消化了临期库存,又为新品打开市场,一举两得。

圣教国的深度介入,更解决了供应链的顽疾。凭借其背书,发展中心以优惠价获取优质原料,采购渠道也畅通无阻。以果酱店为例:低价原料保障了品质,激增的订单则催生了产业升级——生产环节迁至艾利维利,封装成品再运回圣教国。产量与质量的双重飞跃,印证着微小变革的累积之力。

“聚沙成塔。”

弗拉兹的这句话,成了法莱恩与商户们笃信的格言。

台前,圣教国的舒卡与橡木街的法莱恩密切协作,推动计划落地;幕后,“镜先生”弗拉兹则如隐形的舵手,继续指引航向。明面上翻天覆地的变革归功于法莱恩与发展中心,但圣教国高层与橡木街商户心知肚明:那位神秘的镜先生,才是真正的灵魂。

与此同时,鉴定所也告别了法莱恩珠宝店的昏暗角落,迁入专属楼面。新开设的典当服务透着矛盾:镜先生虽宣称收藏珍品,却鲜少真正收购,仅为持宝人提供估价与建议。外界对此猜测纷纭,直到另一项服务揭开谜底——

镜先生开始为有意出售藏品的顾客牵线搭桥。他不仅精准鉴定真伪,更以权威身份见证交易:买卖双方在其面前钱货两讫,杜绝调包纠纷。以往即便有鉴定书,买家仍顾虑重重;如今镜先生坐镇的现场交易,成了最坚实的信任壁垒。

流言随之四起:有人说这是圣教国扩张的强制要求,有人推测镜先生在寻找某件秘宝未果,更有人断言他在积攒善行以求神位…无论何种猜测,都让镜先生的身影愈加神秘。而不曾失手的鉴定神话,终将“第一鉴定”的金字招牌,牢牢铸在他手中。

该来的总还是来了。

正当弗拉兹正在疯狂接单处理堆积的鉴定工作时,一个老朋友找上了门来。

圣教国商会的总负责人,托马斯·铜须。

面对曾经的老朋友,即使因为镜先生的介入直接让商会的计划泡了汤,可是托马斯是体面的社会精英,而镜先生是远近闻名的传说。双方怎么可能第一时间就剑拔弩张。

“啊哈,我才注意到,原来托马斯先生姓铜须呀。”弗拉兹拿着手里的登记名单,他应该让前台负责接待的薇丝多留意来访客人信息的,搞得自己现在都有点慌了。

托马斯解释道:“嗯,我的奶奶当年带着我父亲改嫁给了一位矮人工匠,所以之后我们就改成了一个矮人姓氏,这件事虽然不常见,但也算是合情合理。”

这个五十来岁的精明商人语气不如之前那么恭敬,但是说话语气平和,表面上看起来啥事儿也没有,但是合情合理这个词,被刻意地加重。

弗拉兹怎么听不出来托马斯的意思,无非就是怪责自己搅黄了商会的计划和安排罢了。

戴着面具的弗拉兹尴尬地笑了一声,又说道:“收购橡木街的事情,确实很抱歉,但是不管是站在商户们的角度,还是我自己的角度,我都不希望就这么简单的被卖掉。”

托马斯说道:“镜先生还是和往常一样心直口快。”

弗拉兹也回答道:“托马斯先生,我希望不要因为这几万亚利的蝇头小利,就影响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那当然不会,镜先生您的鉴定服务不光帮了我好多次忙,而且经过这次商业街收购来看,我看得出镜先生是个万中无一的商业奇才,发展部那边我去过很多次了,终于是从那几个老家伙嘴里撬出了你们谈话的内容。”

托马斯突然整个人身子前倾,然后低声说道:“镜先生,我真的很好奇你的真身,很好奇你所来的那个位面能发达到什么程度,我还好奇你脑子里究竟还有多少好点子。”

弗拉兹被托马斯这个举动吓了一跳,他微微深吸一口气回答道:“不瞒您说,如果将这次发展计划比作是一片树叶的话,那么在我家乡那个位面,完整的经济学科就犹如一棵参天的古树。”

“经济学科?在你的家乡,这是一种课程?”

弗拉兹点点头说道:“没错,其中又有诸多细分,在高等的学院里,还有专门的人进修和研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