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午十一点十八分。

空气中开始浮现出潮湿感,远处林线的树梢略有晃动,风向正缓缓北移。

王沐晴站在二楼窗边,目光仍停在那片被标红的盲区投影上。它像一块无声的碎片,镶嵌在整个热像图中,独自沉默。

“还没动静?”张砺走上楼梯,手中捧着便携蓄电器和一杯刚泡好的咖啡。

“没有。”王沐晴接过咖啡,小口抿了一口,“但我总觉得它不是在隐藏,而是在等某种触发。”

张砺点头:“像是一块盖着布的机关,表面没有威胁,但一旦谁踩错一步——”

“就会触发整片区域的反应。”

两人对视。

楼下传来辰宇翻动书本的声音,还有他自言自语的童声:“这座桥下面是火,不能掉进去。”

王沐晴听到,轻轻一笑,却没有回头。

张砺将便携电池接入太阳能中转箱,检查电压曲线,眉头微皱:“电量回升得太慢。中午前恐怕无法重启远程无人机。”

王沐晴扫了一眼显示屏上的图标:“无人机主电池目前只有40%,至少要到50%才够飞一个来回。”

张砺沉思片刻,果断道:“把除冰箱外的所有电器全部关掉,集中供电给中转箱。”

“我去断厨房的微波炉和净水设备。”王沐晴说着,转身下楼。

她一路检查每一处备用插座,拔掉了咖啡机、电热水壶,连阳台角落的空气净化器都没放过。回到楼上时,屋里已归于安静,只有蓄电箱发出规律的低频嗡鸣。

几分钟后,屋内逐渐归于静音,只剩太阳能中转箱轻微的风扇转动声。

他们坐在控制台前,一边观察电压,一边在手绘地图上再次圈出盲区边缘的高差分布——以防侦查过程遭遇地形干扰。

蓄电进度条缓慢地向上爬升,每一个百分点都像是一场紧张的等待。

十一点三十九分,电量终于跳到“50%”。

王沐晴立刻返回控制台,确认连接与校准程序:“目标盲区外围,高空掠过,不作停留。”

张砺站在她身旁,语气低沉:“我们只要确定轮廓,不要激活任何可能的感应。”

无人机舱盖缓缓开启,那台银灰色机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寂静。风速比预计中更低,空气也略微清凉,适合升空。

“准备好。”王沐晴说。

“起飞。”张砺轻声回应。

无人机从二楼窗台轻轻推出,在重力带动下滑翔数米后引擎启动,顺着树顶高度攀升,带着薄如针线的声音,朝那片静默的空白区域掠去。

王沐晴将实时图像投射到主屏幕,画面一帧帧推进,前方林带由低矮灌木逐渐过渡为密集的高杆松树。

“即将进入边缘。”她报告道,指尖贴在调控盘上,随时准备调整航向。

图像中,一片看似普通的林间空地缓缓浮现,阳光从树隙穿透下来,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地表杂草密布,散落着风干的枝条与褐色落叶,表面上并无异常。

但正是这种“太正常”的状态——杂乱得仿佛刻意维持原状,却又没有任何动物活动痕迹——让张砺心头升起一丝寒意。

“放大东南角地表。”他低声道。

王沐晴迅速调整镜头,画面聚焦在一片布满落叶的地带。阳光在一角微微反射,照亮了几道略显隐晦的压痕。

“……有压痕。”她几乎是立刻察觉,“像是什么重物在这里短暂停留过,落叶边缘被压成三角形状。”

张砺盯着那痕迹,眼神变得锐利:“它不是动物的步伐,更像是架设支架的三点着陆印。落叶翻卷方向也不对,像是刚刚才发生。”

无人机继续掠过空地,摄像头稳定地从右侧一幢塌陷建筑的残墙上扫过,墙体表面有大片剥落的漆层,隐约可见褪色的英文字母残影。下一秒,图像突然轻微抖动,信号出现模糊干扰,画面像水面起波。

“信号抖动。”王沐晴皱眉,“不是风,也不是遮挡。”她盯着频谱波形的突变点,“是点对点干扰源,频段集中。”

她迅速切换备用频段,图像恢复清晰,却在画面右下角捕捉到一抹极浅的反光。

“暂停——回放。”张砺沉声。

反光区域定格在一块地面岩石旁,轮廓并不锋利,但有金属反光的特征,且反光角度随镜头微调而轻微移动,像是微风中晃动的物体表面。

王沐晴低声道:“它在动……它也看到我们了。”

张砺面色一沉:“返航。”

王沐晴立刻执行指令,无人机原地盘旋半秒后调转机头,贴着林梢快速撤离。

画面在返航途中略有起伏,信号虽偶有跳帧,但总体保持稳定。

“它没有追。”她确认道,盯着监控频谱,“但我不确定它有没有看到我们。”

张砺沉声:“它至少知道天上有东西在看。”

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中那片正在迅速远离的空地。

一分钟后,无人机重新飞回住宅上空,王沐晴精准地控制它降落在窗前的回收毯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