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斯塔林和老科恩他们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伊万·托卡列夫在接到任务之后彻底放飞了自我。
虽然说雷曼沼泽游击队经常被下游的圣血贵族们给定性为一支凶悍的水匪,但明显游击队跟以前盘踞在那附近的各路水匪们都不一样。
这一点伊万·托卡列夫尤其清楚,因为他就是正儿八经水匪出身的。
作为一个农奴的儿子,他们一家从祖上几辈人下来就没有摆脱过这低贱的身份。
在土里刨食、在淤泥里挖吃的,这已经是刻进他们一家人骨子里的习惯了。
也不知是抽了什么风,几十年前当地的血族领主脑子一热从远东那边弄来了一批叫做的甘蔗的作物,想着靠制糖来发一笔横财。
但是那位领主大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甘蔗是热带作物,而布尼亚克总督区这里却地处于北温带靠近寒带的地方。
这里冬天寒冷的气候甘蔗能种得好才有鬼呢。
于是当年那个异想天开的领主赔了个底朝天,他手下的这片土地也被因此抵押给了银行。
但是这片土地的价值远低于当年领主所欠下的欠款,而这家私人银行的老板也是固执的人,他也本着绝不吃亏的原则一直不肯降低这片土地的售价。
于是乎这地方逐渐就成了一个三不管的地带,而托卡列夫一家的苦日子竟然也莫名其妙地好转了一些。
由于上头没有人来催税了,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主动地把粮食给交到银行去。
毕竟银行只是拥有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而他们这些农奴却是跟上一任领主家族签订的佃契。
理论上来说由于当年的领主并没有把他们打包抵押给银行,这就导致了他们并不需要对土地的新主人负责。
至于银行那边,此地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一笔数额极大的烂账,那个吝啬的老板不可能花钱请人把本地居民给赶走。
当然也更不可能提供原先领主旗下的基层治理服务,虽然那东西本就不多。
然而就像某位哲人说的一样:权利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没有了领主的雷曼沼泽很快就成了鱼龙混杂的地方,道上的规矩取代了领主的法律,刚好转没几天的托卡列夫一家就迎来了更加难过的日子。
各路劫匪三天两头地光顾他们那本就不大的小村庄,可持续性地竭泽而渔让本地的自然村落逐渐开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打着村落名义的匪窝。
这里的村民忙时打家劫舍,闲下来的时候才会去种点田补贴家用。
托卡列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但是在他14岁的时候一伙不一样的人来到的他们村子。
这群人彪悍地很,前段时间一口气打败沼泽里排行前三的帮派,还把那些个平常吃香喝辣的帮派头子全给吊死在了白石岛的老柳树上。
而且挨个揍完了个大的还不算,他们对小帮小派也一点儿也不放过,通通照单全收拾了一遍。
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守江湖规矩的,但大家还能怎么着吗?
人家拳头大听他的咯。
本来在刚被收编的时候托卡列夫是很不乐意的,他觉得跟着这种不守规矩的老大混是没前途的,是会被道上唾弃的。
然后……
他就茫然地发现:似乎在叶格林老大的带领下,他们这些普通帮众的日子好像过得比以前越来越好了?
虽然叶格林严令禁止他们去打劫过路的旅人和货船,但是老大他们自己明显玩得更大更花,经常不是去劫了隔壁镇的银行就是去哪个倒霉领主的庄园打秋风。
这胆子可比以前的几大统领加起来都大!
叶格林老大狠起来连帝国的军队都照收拾不误,更别说那些领主手下孱弱的私兵了。
而且不光是劫财,老大他们每次去外面打秋风,回来的时候还能拉上不少新人入伙。
渐渐地他们雷曼沼泽游击队在下游地区的声望越来越高,他们成了贵族的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也成了各类逃奴、渔民和农民眼里的理想乡。
时隔40多年,镇上终于修起了公所,各类水利设施的修建也让这个穷地方第一次有个了正经模样。
本地人现在仅仅只靠农业就能完全养活自己,每年还能向周边出售不少多余的粮食,游击队的收入也早就不需要靠打秋风去维持了。
然而这种好日子对于托卡列夫来说还是有些无聊了,比起种田养鱼的生活,他还是更喜欢跟着叶格林老大去战斗,他享受那种刀口舔血的刺激日子。
“所以说了你们大家就不要怕,我跟着叶格林老大混了两三年了,啥大场面没见识过?”
带着刚组建的小队,托卡列夫趴在了一栋旅馆的窗户后面侃侃而谈。
作为之后要去渗透突袭的小队之一,他们需要等老科恩那边把敌人的战线给拉长了才开始进攻。
敌人考虑到了革命军可能从小巷里突袭并对每一条路过的小巷都提防万分,但他们绝对想不到联排的建筑里面也可以藏下这么多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