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改开,摸着答案过河 > 第136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教授迟疑良久,伸手接住,麻利擦完,略显颓废地一屁股坐下,没有再言语。

台下,一位同学高高举手,旋即大胆站起身。

“秦主任,我有几个问题,还请不吝赐教。”

待看到秦青川望来,抿了下嘴唇,直接发问。

“既然改开这么好,为什么会有人反对,他们不希望复兴么?您能不能就匈利失败,谈谈看法?另外,值此变革,您对我们在校青年,有什么忠告?”

秦青川点头示意,没有着急回答。

从桌上拿起《资本论》,从胸口拿出钢笔,在封面写下几个大字:需结合国情。

缓缓放下,口吻很是真诚。

“李教授,风物长宜放眼量。”

李教授不禁抬头,微微有些诧异。

“你……秦同志,你胸怀宽广,是我老头子有些狭隘啊。”

秦青川摆了摆手,态度谦逊。

“不,您只是刚正不阿,复兴大计,必须有您这样的人存在。”

一句话,通过桌上话筒,传遍礼堂,再次引来阵阵掌声。

秦青川转身,迈步,回到座位,扶住话筒。

“这位同学,谈不上指教,大家互相学习。我说说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谦虚一句,转而徐徐作答。

“为什么会反对,无外乎不了解,他们的行为,在我看来,不是坏事,恰恰说明爱国,只不过各有认知……匈利失败,归根结底,管控失调,脱离现实……至于忠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咱们共勉。”

又有同学起身,询问。

“秦主任,您能分析下经济先导利弊么?”

……

交流会,在一问一答中,落下帷幕。

史通一行人,当晚直接北上。

秦青川则回到鹏城,继续监控数据。

唯一值得提及,李教授带着人,跟着前来,每日走街串巷,深入调研。

隔天。

《南方日报》头版标题:《茶杯碰不翻改开——交流会实录》。

港岛《文汇报》评论:“用数据与人性击败教条”。

1月5号。

纪录片《价格的故事》,在央视开播。

远在京城,苏老端坐沙发,面前茶几,一杯清茶,氤氲而起。

大屁股电视,画面一闪。

鹏城早前实录,街道狭窄,老百姓旧衣粗食,按部就班生活……

画外音:计划经济,是保护,也是束缚。

一位年轻人叹气。

“什么东西都要票,结婚拖了三年,求爷爷告奶奶,票也没攒起。”

画面来到工厂,一位中年大妈,喜气洋洋。

“放开好啊,大力生产,多干一小时,多挣一点钱,日子才能红火起来。”

蛇口码头,先是工人推着老式板车,干干停停,旋即出现集装箱上船离岸,货车穿梭。

……

对比画面,加上旁白叙述,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解放路,商业街,各类物资,摆满一地,人潮流动,行走其间,脸上笑容灿烂。

批条中心,人声鼎沸,各个工厂代表,与工作人员沟通,登记。

三色预警办公室,无数磁吸白板,呈现出一条条波浪线,一道道指令发出。

旁白掷地有声。

“就如秦同志所说,改开不是放手不管,而是画出跑道再向前。”

紧接着,一组快闪。

街口,树下,下棋老者,连连感慨。

“物资变多,再也不用省吃俭用,这日子,舒坦。”

做饭妇女,边切肉,边回答。

“往常吃喝看票,哪像现在,还能变着花样,相信随着物资增加,以后吃肉不会再有限制。”

一位身穿西装的青年,咧着嘴感谢。

“从乡下回来,整日无所事事,现在也能为建设增砖添瓦,我终于找到了方向。”

……

两个多小时,由交流会片段收尾,最后几秒,定格在秦青川身上。

“改革是‘穷则变’的生存本能,开放是‘变则通’的文明智慧。”

……

苏老看完,不禁放声大笑。

“哈哈哈,好啊,小家伙果然没让我失望。”

……

此情此景,远在闽越,也在上演。

唐老爷子脸上,笑出了褶儿。

“好,臭小子,做得好啊。”

说完,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不到一分钟,接通,不等对方说话,直接吩咐。

“老二,按照预期,三儿近期就会回京,你尽快安排,他和瑶瑶的事,抓紧,另外,别忘记通知你大哥。”

唐敬贤先是一愣,继而爽快应下。

“好的,爸,要说咱家,还是我宝贝闺女眼光毒辣,我听说纪录片可是云老定的名字,这绝对金龟婿……”

话未说完,唐老爷子直接笑骂打断。

“别讲屁话,那是我宝贝孙女。”

……

再说秦青川,此时,在陈磊办公室,连同谢智、杨文胜等人,一同喝茶观看。

都不是傻子,纪录片侧重,一目了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