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成功举办后的一个月,城市被夏日的阳光温柔包裹,绿意盎然。杨燕全身心投入到城市变迁摄影项目的筹备中,她的书房里堆满了资料,墙壁上贴满了城市地图和标记着拍摄点的便签。一个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赵阳、杨燕与亲朋好友们再次相聚在杨燕家,共同为这个新项目出谋划策。
杨燕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初步拍摄计划摊在桌上,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地说:“这是我这段时间整理的,关于咱们城市近几十年变迁的资料,还有我设想的拍摄方向,大家帮我看看。”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这些资料是她跑遍了图书馆、档案馆,采访了数位城市历史研究者的成果,每一页都倾注了她的心血。
赵阳拿起一份资料,仔细端详后说道:“我觉得你选的这些拍摄点很有代表性,像老城区的老街、即将改造的旧工厂,都是城市变迁的见证。不过,拍摄时间上,是不是可以多涵盖不同时段,比如清晨、傍晚,不同光线能展现出不同氛围。清晨的老街有烟火气,傍晚的旧工厂在夕阳余晖下会更有历史的厚重感。”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资料上比划着,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那些画面。
林悦点头赞同:“对,不同时间的城市有不同的韵味。而且可以采访一些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居民,把他们的故事和照片一起呈现,会让作品更有深度。就像上次摄影展,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总能打动人心。”她想起摄影展上观众们被作品触动的画面,脸上露出了微笑。
姚小雨眼睛一亮,补充道:“我觉得还能对比拍摄,同一地点,过去和现在的样子,这样视觉冲击会更强。我有个朋友在档案局工作,说不定能找到一些老照片,方便你做对比。我明天就联系他,看看能不能借到合适的资料。”她拍了拍胸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杨燕感激地看着大家:“太谢谢你们了,你们的建议太有用了。有你们帮我,我对这个项目更有信心了。你们就像我的智囊团,每一次都能给我新的启发。”她的眼眶微微泛红,心中满是感动。
这时,杨宇放下手中的资料,提出:“燕子,拍摄设备方面需不需要升级?我认识一些摄影器材商,或许能拿到优惠。专业的设备能更好地呈现你的想法。比如高像素的镜头能捕捉到建筑的细节,更好地展现城市的变迁。”他在商业领域人脉广泛,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晓妍也关心地说:“除了设备,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场地协调、天气影响,都得提前考虑。我们可以列个清单,一项项解决。要是遇到恶劣天气,拍摄计划得调整,场地协调需要提前沟通,这些都不能马虎。”她做事一向细致周到,考虑问题全面。
杨瑶举手发言:“姐,我和杨姚也想帮忙。我们可以帮你做拍摄助理,比如搬设备、打反光板,还能帮你联系采访对象。我们学校里有很多热心的同学,也能一起帮忙。”她充满朝气,对能参与姐姐的项目感到十分兴奋。
杨姚连忙点头:“对,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而且我们对城市也熟,找地方、沟通这些事,包在我们身上。我们还能利用社交媒体,征集市民提供拍摄素材和故事,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里。”他思维活跃,总能想出新奇的点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突然,赵阳的手机响了,是公司同事打来的,关于之前供应商问题的后续。赵阳接完电话,有些无奈地说:“新供应商虽然找到了,但价格比预期高了一些,公司还在考虑成本问题。这可有点麻烦,预算超支可能会影响项目的盈利和后续发展。”他皱着眉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杨燕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后说:“要不我们重新核算一下项目预算,看看能不能从其他方面节省开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我也可以帮你一起分析成本构成。我们可以从运输、人力等方面入手,看看有没有优化的空间。”她试图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为赵阳提供思路。
林悦也建议:“我有个学财务的朋友,或许能帮你们做个成本优化方案,从专业角度提供一些建议。我这就联系他,看看他什么时候有空。他在成本控制方面很有经验,说不定能帮上大忙。”她拿出手机,准备立刻联系朋友。
姚小雨则说:“在谈判方面,我们也可以多搜集些市场信息,了解同类供应商的价格区间,这样在和新供应商沟通时更有底气。我可以发动我的人脉,问问同行,看看他们的采购价格,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她自信满满,相信自己能为赵阳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众人的讨论中,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赵阳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建议,心中满是感激:“谢谢大家,有你们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这个项目对我很重要,关乎到职业发展,我不想有任何闪失。你们的帮助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