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北方处于金朝统治,朝廷对寺院管理严格,开办寺院需申请名额,对僧籍、寺籍、度牒管理极严,没有寺籍的寺院会被责罚甚至取缔。为让清风庵获得合法地位,空相禅师风餐露宿,一路化缘至中都(北京)陈情。几经周折,终于在金大定二年(1162年)恭请金世宗完颜雍敕得“大明禅院”的名额。
得到官方认可后,大明禅院发展步伐加快。空相禅师通过医治病痛、舍医送药、设棚舍粥、救济难民等方式广结善缘,吸引了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座座殿宇、一排排寮舍在明月山上相继建成。后来,月山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原四大佛教寺院之一。
此外,同空相禅师一起开创月山寺的还有他的徒弟苍公。苍公本是落魄武进士,因生逢乱世,怀才不遇,愤而出家于清风庵。他闲暇时操练拳法,创造出了八极拳,月山寺内的苍公洞相传为他手凿而成。
乾隆皇帝御题
三匾、一对联、诗七首:
三匾
- “慈意云垂”:
这是乾隆为大士阁题写的匾额。大士阁是月山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慈意云垂”意在形容大士阁中供奉的观音菩萨慈悲心怀如同云朵低垂,普降甘霖,庇佑众生。
- “六通圆满”:
为毗卢殿所题。“六通”是佛教术语,指六种神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通圆满”表示毗卢遮那佛所具备的六种神通达到了圆满的境界,象征着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无所不能。
- “无尽光明”:
是水陆殿的匾额。水陆殿是举行水陆法会的场所,“无尽光明”寓意着佛法的光明如同浩瀚宇宙,没有尽头,能够照亮众生的心灵,指引他们脱离苦海。
一对联
- “功德水周环金容印月,吉祥云缥缈宝界凝香”:这副对联挂在大雄宝殿。
上联“功德水周环金容印月”,“功德水”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功德,如同环绕的水流,滋润着众生;“金容”指佛像,“印月”寓意着佛像的庄严和佛法的光辉如同月亮映照在水中,清晰可见,又蕴含着一种宁静、神秘的美感。
下联“吉祥云缥缈宝界凝香”,“吉祥云”代表着祥瑞和福气,在天空中缥缈飘荡;“宝界”指佛国世界,“凝香”则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仿佛佛国世界中充满了祥瑞的香气。整副对联通过对佛法、佛像、佛国世界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月山寺的神圣和庄严,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诗七首
目前明确为乾隆皇帝为月山寺所题的诗有《月山宝光寺》和“金山行影几千秋,方锁高峰水自流,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一诗。其余五首诗的具体内容暂无确切的公开资料记载。
以下是对《月山宝光寺》的赏析:
- 原文:“月地由来号月山,蜿蜒一径入云关。真成七宝光无定,消受三秋趣以闲。平野色含菁峭外,飞泉声在翠微间。心疑开士幽居处,欲辨残碑藓已斑。”
- 赏析:首联点明月山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高耸入云的山门。颔联中“七宝光无定”描绘了月山寺的神秘和神圣,仿佛有着无尽的佛光闪耀;“消受三秋趣以闲”则体现了诗人在秋天游览时,感受到的闲适和惬意。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月山寺周围的美景,平野的景色在青山之外,飞泉的声音在翠微之间,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尾联“心疑开士幽居处,欲辨残碑藓已斑”,诗人心中疑惑这里是高僧隐居的地方,想要辨认残碑上的文字,却发现已经被苔藓覆盖,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神秘感。
乾隆皇帝的这些匾、联、诗,不仅是对月山寺美景和佛教文化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月山寺八大景:
太行深处的自然与人文奇观
在太行山南麓,有一座静谧而古老的月山寺,它如一颗遗世明珠,镶嵌在翠绿的山峦之间。这座始建于金正隆三年的古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八极拳的发祥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寺中的八大景,犹如八颗璀璨的宝石,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将军柏:岁月的守望者
步入月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棵古老的将军柏 。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伫立在寺前,见证了月山寺数百年的兴衰荣辱。这棵柏树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抱,树皮粗糙,犹如岁月镌刻的纹路,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它的枝叶繁茂,向四周伸展,仿佛一把巨大的绿伞,为古寺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厚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