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挥鞭甩出黄连药液,白骨触之即燃,却见那骷髅头突然分裂成三个,分别喷出雾、露、霜三种阴气。正相持间,水面突然照进金光,香薷的冰晶华盖破水而入,将阴气冻成碎末。
"小心!她要引潭水倒灌!"厚朴的树皮筏化作桥梁横跨潭面,掌心按在石柱上,"香薷妹妹,用你的'清阳香雾'冲开巽位石柱;黄连君,以心火炼化坎位水线!"
第五节 香雾焚云通阳道
香薷指尖掐诀,玉瓶中露珠化作万千香雾,每粒雾珠都裹着朝阳初升时的草木清气。她足尖点在石柱上,清喝:"开!"雾气如利刃般切开缠绕的水线,巽位石柱应声而断,潭水顿时向西北方倾泻。
"好个'香薷通阳'!"真君见状,鞭梢卷着火焰缠上坎位水线,黄连的苦味混着焦香弥漫潭底,"湿邪遇苦则燥,遇火则散,还不现形!"
那骷髅头见阵法被破,尖叫着化作黑烟扑向香薷。厚朴早有防备,树皮化作锁链将黑烟捆住,露出里面蜷缩的少女身形——竟是五十年前投潭自尽的衡州知州之女。
"执念成蛊,湿浊为衣,你已入了'湿尸'之道。"真君取出药锄,在潭底画出五行生克图,"但念你未伤及无辜,且助我们破阵,可留一缕残魂转世。"
少女泪落,黑烟中浮出颗晶莹水珠:"潭底第三层石匣里,有父亲当年求来的《辟湿奇方》..."话未说完,已被香薷的冰晶裹住,送往轮回道。
第六节 厚朴开塞破湿壅
正午时分,三仙立于潭心。厚朴解下腰间树皮抛向空中,那树皮瞬间胀大如城墙,将整个潭水罩住:"黄连君,借你三味真火;香薷妹妹,需你朝露为引!"
真君会意,张口喷出九簇火焰,在树皮上烧出"燥、泄、通"三个古字;香薷将玉瓶倾倒,露珠顺着字纹渗入树皮,化作千万道金丝扎进潭底。
"土爰稼穑,今以火生土!"厚朴双掌按地,潭水竟如沸汤般上下翻涌,泥沙中的湿气被蒸腾成白雾,在金丝网中凝成颗颗水珠,正是被困的"太阴湿精"。
香薷抛出香叶,每片叶子都化作罗盘,将湿精引入药瓶:"此乃天地间未化之湿,日后可制'五苓散'引子。"
黄连真君则取出刻着《汤液经法》的玉简,就着潭水洗净,埋入潭底:"以此镇住阴脉,再无湿邪作祟之患。"
第七节 人间自有回春方
三日后,衡山下村落。
香薷提着紫铜壶,挨家挨户倾倒琥珀色的液体:"此乃香薷饮,用香薷、白扁豆、厚朴同煎,午间温服,可散头面之湿。"
厚朴则站在晒谷场上,指导村民炒制苍术:"记住,一定要用米泔水浸过,黄土炒至焦香,方能入脾经燥湿。"
黄连真君坐在老槐树下,为重症者施针:"脾主运化,湿困则清阳不升。看这舌苔白腻如积粉,需先刺阴陵泉,再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夕阳西下时,村中忽然响起孩童的笑声。那个曾在溪边染病的童子,此刻正追着流萤跑过晒谷场,面色已恢复红润。
香薷望着天边的火烧云,忽然轻笑:"黄连君可知,人间为何称我们'化湿双璧'?"
真君摇头,见她指尖拂过厚朴树皮,竟开出几朵淡紫色的花:"香薷通阳如春风化雨,厚朴消胀似大禹疏川,一升一降,方显脾胃运化之妙。"
厚朴闻言大笑,随手折下柳枝在地上写下药方:"香薷五分,厚朴三分,白扁豆一钱...此方可传与世人,就叫'香朴饮'吧。"
山风掠过,带来稻花清香。远处的朱陵洞溪水重新清澈,倒映着漫天流萤,恍若撒了一把碎钻在碧玉盘里。三仙相视一笑,化作三道流光升入云端,只留下崖壁上 newly 生长出的香薷与厚朴,在暮色中轻轻摇曳。
结语
是岁小暑,衡山脚下遍植香薷厚朴。民谚云:"小暑饮香朴,胜似神仙补"。后有人于祝融峰得见异景:每当阴雨初霁,便有二仙乘云而至,一执香叶,一携树皮,在古潭上方舞出阴阳鱼阵,护得一方水土终年无湿疾。
本章节完
注:文中中药性味、功效均参考《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神话设定融合民间药仙传说与节气文化,部分方剂为文学创作,非实际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