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辨证为寒燥犯鼻,以温肺止流丹加减:人参3g、荆芥9g、细辛3g、诃子6g、苍耳子9g,加辛夷9g、白芷6g,“辛夷、白芷通窍止痛,苍耳子散风除湿。”
同时,他采用“吹鼻疗法”:将鹅不食草、细辛研末,吹入鼻腔,“鼻窍通,则肺气畅,此乃‘下病上治’之理。”三日后,秀才鼻塞减轻,嗅觉渐复。
二、老妇寒喘:秋风中的痰饮伏肺
卯时三刻,邻县孙婆婆由家人抬来,喘息气促,喉中痰鸣,痰多清稀,伴背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每逢秋凉必发,”家人叹气,“西医说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了激素还是喘……”
岐黄辨证为寒饮伏肺,以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6g、桂枝9g、干姜6g、细辛3g、苏子9g、莱菔子12g、白芥子6g,“苏子降气,莱菔子化痰,白芥子搜皮里膜外之痰。”
他又在肺俞、定喘穴处施以“隔姜灸”,每穴灸三壮,“隔姜灸温肺化饮,与汤药协同,此乃‘内外合治’之法。”一周后,孙婆婆喘息减轻,痰量减少。
第六章 章回赞诗·白露医道的金土哲思
回目诗
白露凝霜肃气扬,肺虚易感寒燥伤。
杏苏散里温寒燥,龙脑汤中化饮芒。
雷火灸膏通肺窍,梨浆和蜜润喉房。
且看稻花翻浪处,一轮明月照医廊。
结语
当最后一炷艾灸的青烟消散在白露的月光中,岐黄站在药圃中,见女贞子果实挂满枝头,黑亮如墨,那是秋冬养阴的先声。他忽然领悟:白露的寒燥之证,恰似人生的逆境——虽有肃杀,却暗藏温养之机。医者治寒燥,需如秋风扫落叶,既散表寒,又润内燥,让生命在凉露中完成从“收”到“藏”的优雅过渡。
“阿远,”岐黄望着南归的雁阵,“明日秋分,记得采收最后的女贞子。白露虽寒,却藏着‘冬病秋防’的先机。医道如四季,需在寒凉处播温暖,在干燥中洒甘霖。”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食疗方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白露养生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阳虚体质者宜侧重温阳,阴虚体质者需兼顾润燥,切勿一概而论。)
【白露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秋分卷:阴阳平分虚实杂》——秋分时节,阴阳平分,暑热尽消,秋凉加重,人体易现虚实夹杂之证,如肺燥脾虚、肾阴不足等,且看岐黄如何以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应节气之变,护机体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