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暑湿相搏伤肝肾 阴虚风动致痉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暑湿相搏伤肝肾 阴虚风动致痉厥

转过山角,悬崖下的石缝中卧着一块龟板化石,纹理如八卦排列,表面凝结着水珠。青蚨轻触龟板,凉意透骨,却在中央“命门”处感到温热——此乃“龟板咸甘性寒,入肝、肾、心经,能滋阴潜阳,益肾健骨”。他取龟板化石碎片三钱,见其在阳光下映出“坎卦”影像,暗合“滋阴降火”的医理。

最关键的是寻找鳖甲。青蚨在沼泽中发现几株芡实,叶片如荷叶却布满尖刺,掀开叶片,见水下伏着三只鳖,背甲呈青黑色,裙边厚实如海绵。“鳖甲咸寒,入肝、肾经,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与龟板合用,可奏‘填补真阴,平息内风’之功。”他以银杏叶为饵,诱捕鳖后,取其背甲,见甲上纹路竟与人体肝肾经络走向一致。

四、暑汗通玄·七情和合熄肝风

回到银杏树下,青蚨架起青铜鼎,鼎中注入芒种时节的五更露——此水承夜露之阴气,能引药入阴,濡润筋脉。他先将石斛用淘米水浸泡三时辰,去其涩味,再以龟板碎片共蒸,待石斛透明如水晶,才倒入鼎中:“石斛得龟板,如鱼得水,可增强滋阴清热之力。”鼎中腾起青色烟雾,隐约可见筋脉舒展的影像。

鳖甲需用醋淬七次,青蚨取米醋七斤,将鳖甲煅烧后淬入,反复七次,直至甲片酥脆如饼干。“醋制鳖甲,引药入肝,增强软坚散结之效,正如《本草备要》之‘醋制入肝,消坚散瘀’。”他将鳖甲研成细粉,投入鼎中,顿时烟雾化作黑色波纹,如玄武戏水,暗合“滋水涵木”的医理。

最后,青蚨取出一片去年芒种收藏的冰晶,投入鼎中——此冰晶采自昆仑雪线,含先天阴寒之气,可平息虚风。“此乃大定风珠化裁,石斛、龟板、鳖甲为君,辅以麦冬、阿胶(代用品),加冰晶为使,可滋阴熄风,清热解暑。”他默念《温病条辨》的方解,忽见鼎中汤汁分成三色:上层清(解暑)、中层绿(滋阴)、下层黑(熄风),恰合“三才同调”的妙理。

五、湿土生金·药透肝肾痉厥止

青蚨将药汤分成七十二碗,每碗都调入三滴麝香——此乃“通窍熄风”之法,可引药直达病所。最先服药的病童刚咽下汤汁,便觉一股清凉从足底涌泉穴升起,如泉水浸润焦土。半柱香后,他手足抽搐频率渐缓,口中喃喃道:“渴……”青蚨以小匙喂入梨汁,病童吞咽时喉结滚动,如枯木逢春。

老妇服药后,肢体拘挛渐松,竟能伸手接过汤药碗。她摸着痉挛的小腿感叹:“好似有双手在筋骨里揉按,把硬疙瘩都化开了。”其舌质渐转淡红,舌面生出薄白苔,脉细弱之象渐缓,手足心热感减退。其他村民反应各异:有的汗出热退,有的小便通利,有的筋脉松弛,如暑湿之邪随汗、尿而解。青蚨注意到,服药后的村民走过枸杞丛,干瘪的果实竟重新饱满,恰似“肝肾阴复”的外显。

此时,东方天际出现芒种的第一缕凉风,青蚨站在村口,见螳螂群的翅膀已转为正常的青绿色,前肢舒展如刀。他伸手接住凉风,风中竟夹杂着湿润的草木香,落在掌心凝成“润”字,与腰间的银杏叶香囊共鸣,竟震落囊中湿浊,露出底层的《三甲复脉汤》残页。

六、赏心乐事·青梅煮酒论阴阳

晨光中,青蚨从树洞取出一坛青梅酒,坛盖打开时,酸香之气混着石斛的甘润扑面而来。酒坛内壁的“坤卦”纹路被酒液浸润,泛着土黄色光晕。他倒出两碗酒,只见酒液中浸泡的石斛茎如绿玉簪,龟板碎片如黑宝石,正是“湿土生金,金生水”之象。

“此酒以芒种青梅、夏至冰水、秋分鳖甲、冬至石斛酿成,经四季阴气调和,最能滋阴熄风,清解暑湿。”青蚨端起酒碗,示意老妇品尝,“暑湿为阳邪,阴虚为阴伤,二者相搏,如油入面。今用石斛、龟鳖之滋阴,青梅之酸收,冰水之清凉,合而为一,恰如《黄帝内经》之‘阳病治阴,从阴引阳’。”

老妇饮下酒后,忽然指着雾气问:“为何雾中带清香?”青蚨微微一笑,指着西方渐散的风伯云气:“清为阴精,香为脾味,今阴精得复,脾湿得化,乃阴阳调和之兆。然风伯虽散,其燥火之性犹存,需防复感。”说话间,一只青鸾衔来半片荷叶,落在酒碗中,荷叶上的露珠竟呈珍珠状,青蚨点头:“此乃‘水生木’之兆,肾水充足,肝木自柔。”

七、预警先机·乌云翻涌兆新劫

正说话间,西方天际突然涌来铅灰色云团,云气中隐约有雨师骑蜃之形,每挥动雨鞭,便有黏腻的雨丝坠落。青蚨瞳孔骤缩,只见云团所过之处,刚润泽的草木再次萎蔫,凉风竟化作湿热雾气,正是“暑湿复盛,阴液再伤”的凶兆。他急忙取出《六元正纪大论》残卷,对照今年气运:“岁运少角,木气不及,湿土壅盛,虽暂得阴复,然土不制水,恐生‘水泛木浮’之变。”

老妇望着越来越近的云团,颤声问:“此乃何兆?”青蚨皱眉道:“西方属金,雨师为湿毒之神,今湿与燥结,必生‘暑湿困脾,土不荣木’之灾。你等需速速迁往东方林地,那里多桑椹、枸杞,可养肝健脾。”话音未落,一片带着雨丝的枯叶突然飘落在酒盏中,叶面上竟烙着“夏至”二字,每个笔画都滴着黏液,正是“湿毒黏滞,困阻中焦”的危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