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寻找百合。青蚨在深山中寻得一片百合谷,七十二株百合皆垂头丧气,花瓣呈焦黄色,唯有花心处的柱头仍洁白如莲。“百合味甘性寒,归肺、心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治肺热咳喘,虚烦惊悸。”他摘下最饱满的七朵花,见花蕊排列如肺叶支气管,正是“以形补形”的玄机。
四、清热保金·七情和合调肺热
回到银杏树下,青蚨架起白玉鼎,鼎中注入小暑正午的天河水——此水承上而下,能引药入肺,清热而不滞。他先将石膏煅烧至通红,投入童便中淬三次,待其色转青灰,才研成细粉:“煅石膏性涩,能收敛肺络,与生石膏相伍,可清泻兼收。”鼎中腾起白色烟雾,隐约可见肺叶舒展的影像。
知母需与黄柏同炒,青蚨取黄柏饮片三钱,与知母片共炒至表面焦黑,散发出苦香。“知母得黄柏,可滋肾阴而降虚火,金水相生,肺金得固。”他将药投入鼎中,顿时烟雾化作青白色,如秋霜降落,暗合“热者寒之”的医理。
百合则与蜂蜜蒸制,青蚨取百花蜜七钱,与百合花瓣拌匀,蒸至花瓣透明如琉璃。“蜜制百合,增强润肺止咳之力,兼防石膏、知母之苦寒伤胃。”最后,他取出一片去年小暑收藏的冰晶,投入鼎中——此冰晶含肺金之精,可增强清热之力。
“此乃加味白虎汤,石膏为君,知母为臣,百合为佐,冰晶为使。”青蚨默念《伤寒论》的化裁要诀,忽见鼎中汤汁分成三色:上层白(清肺)、中层绿(滋肾)、下层赤(养心),恰合“上中下三焦同治”的妙理。
五、金气肃清·药透肺热咳喘止
青蚨将药汤分成七十二碗,每碗都撒入少许冰片——此乃“芳香透窍”之法,可引药直达病所。最先服药的病童刚咽下汤汁,便觉一股清凉从咽喉蔓延至胸肺,如甘泉注入熔炉。三柱香后,他剧烈咳嗽,吐出半碗铁锈色痰块,痰中竟裹着几片焦百合花瓣——此乃肺热瘀痰随药排出。
老者服药后,胸痛如灼之感大减,竟能扶杖行至门槛。他摸着胸口感叹:“好似有人用冰刀剜去了肺里的火炭。”其舌质渐转淡红,苔黄燥渐退,下肢痿软稍缓,能抬起寸许。其他村民反应各异:有的咳出如脓样的黏痰,有的全身汗出热退,有的小便通利色清,如肺热之邪随汗、尿而解。
此时,东方天际出现小暑的第一缕凉风,青蚨站在村口,见雄鹰群盘旋高空,羽翼已恢复光泽,爪下抓着的野兔鲜活如常。他伸手接住凉风,风中竟夹杂着百合的清香,落在掌心凝成“清”字,与腰间的银杏叶香囊共鸣,竟震落囊中火毒,露出底层的《清燥救肺汤》残页。
六、赏心乐事·青梅煮酒论清金
晨光中,青蚨从树洞取出一坛青梅酒,坛盖打开时,酸香之气混着石膏的清凉扑面而来。酒坛内壁的“兑卦”纹路被酒液浸润,泛着白色光晕。他倒出两碗酒,只见酒液中浸泡的石膏粉如雪花飘落,百合花瓣如白帆漂浮,正是“金清水白”之象。
“此酒以小暑青梅、夏至冰水、秋分百合、冬至石膏酿成,经四季金气调和,最能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青蚨端起酒碗,示意老妇品尝,“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今暑火刑金,当以‘辛凉甘润’为法。石膏、知母清泻肺胃实热,百合、青梅滋养肺肾阴液,合而为一,恰如《黄帝内经》之‘燥者濡之,热者寒之’。”
老妇饮下酒后,忽然指着雄鹰问:“为何鹰爪不再焦黑?”青蚨微微一笑,指着西方渐散的金乌云气:“鹰属金,今金气肃清,故爪色复常。然金乌虽散,其火毒之根犹存,需防复燃。”说话间,一只丹顶鹤衔来半片麦冬叶,落在酒碗中,麦冬叶上的露珠竟呈肺叶状,青蚨点头:“此乃‘金生水’之兆,肺津充足,肾水自旺。”
七、预警先机·乌云翻涌兆新劫
正说话间,西方天际突然涌来赤红色云团,云气中隐约有金乌衔炭之形,每振翅一次,便有火星如暴雨坠落。青蚨瞳孔骤缩,只见云团所过之处,刚润泽的梧桐叶再次焦枯,凉风竟化作热浪,正是“火毒复炽,金气再伤”的凶兆。他急忙取出《六元正纪大论》残卷,对照今年气运:“岁运少角,木气不及,火盛无制,恐生‘火毒攻心,神昏谵语’之灾。”
老妇望着越来越近的云团,颤声问:“此乃何兆?”青蚨皱眉道:“西方属金,金乌为火毒之余,今与燥金结为‘火疠’,恐引发‘暑厥’‘暑风’之灾。你等需速速迁往中央高地,那里多山药、茯苓,可健脾防火。”话音未落,一片带着火星的枯叶突然飘落在酒盏中,叶面上竟烙着“大暑”二字,每个笔画都滴着松脂般的黏液,正是“火毒黏滞,深入心包”的危象。
青蚨伸手触碰枯叶,指尖瞬间出现燎泡,却在触及“暑”字最后一捺时,燎泡竟流出清液。他若有所悟:“大暑节气本应‘暑湿蒸腾’,今却火毒独盛,此乃‘阳极阴竭’之变局,需以‘清心开窍,凉血解毒’之法应对。”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银杏果核,果核上隐约有纹路显现,竟似一幅“大暑伏茶图”——茶盏中浮着犀角与牛黄,正是“热入心包”的徵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