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阳极阴生济水火 鹿角解时补真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阳极阴生济水火 鹿角解时补真阳

“真火者,藏于肾中,如地核之热,非寒所能灭。”阳翁以手指蘸酒,在冰面上画出“引”字,字迹竟化作岩浆流淌,“附子、肉桂非直接补火,乃引导真火归位。正如治理洪水,非堵其流,乃导其入海。”

贝母姑娘轻摇金铃,发出“羽音”(水音),冰坨中的岩浆竟随着铃声缓缓下沉,与地下的“真水”交融。水神见状,从袖中取出一枚“寒水珠”,投入冰坨。冰坨瞬间膨胀数倍,散发出刺骨寒气,却见附子的赤色光芒如利剑穿冰,将寒水珠逼出体外,化作一滩清水。

“寒水珠得太阳寒水之气,需以少阴君火之性化之。”芩儿解释道,“通灵根得丙火之味、癸水之性,可沟通水火,正如《周易》‘水火既济’卦,上坎下离,水在火上,方能煮饭熬汤,化寒为暖。”

第五折·昼最长时施妙剂

未时初刻,阳翁带着众人来到“八卦田”。这里的田地按八卦方位排列,中央土丘上种着一棵古柏,树下有一眼温泉,泉水蒸腾着热气,水面漂浮着附子、肉桂的碎屑。他摘下七片柏叶,放入石臼中,加入附子、肉桂、熟地,以温泉水研磨成膏。臼中竟发出“嗡嗡”的震动声,恰似人体的命门之火在燃烧。

赵大柱服下膏方,片刻后感觉有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逐渐蔓延至四肢百骸。他解开羊皮袄,露出胸口,原本紫暗的皮肤竟泛起淡红色,如春日朝阳初升。更奇的是,他口中咳出一块状如冰块的痰结,痰结落地即化作水气,空气中弥漫着附子的辛香。夫子服下“还阳酒”,苏醒后自觉额角的潮红退去,腰膝处传来微微的温热感,如春日暖阳拂过。

李郎中摸着夫子的脉,惊叹道:“沉脉转浮,微脉转盛,此乃‘阳回气复’之象。《景岳全书》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今用附子、肉桂于熟地、山萸之中,真乃‘阴中求阳’的典范。”

阳翁取出鹿角霜,撒在麦田里,霜粉遇土即化,竟催生出成片的麦穗,每颗麦粒都呈现出“水火既济”的纹路。“鹿角霜得鹿之阳气,入肾经,能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他解释道,“此乃‘以形补形’,亦合‘冬至取麋角,夏至取鹿角’的时间医学之理。”

第六折·祭神祀祖话医理

申时三刻,村落响起“夏至祭”的钟鼓声。百姓们在古柏下摆设祭坛,坛上供奉着附子、肉桂制成的“太阳糕”,糕体上用熟地汁书写着“阳生阴长”四字。阳翁趁机向众人传授“夏至养生诀”:“夏至者,‘阳极阴生’,宜‘养阳勿伤阳,护阴勿碍阴’——晨起服淡盐汤,午间用附子饼贴涌泉,黄昏饮肉桂茶,可保阴阳平衡。”

他指着祭坛上的“水火盆”:“盆中炭火需以井水浇熄,正如人体真阳需以真阴涵养。然浇熄非灭尽,正如养阳需留三分,以防阴盛阳衰。”

银花翁望着田间补种的韭菜苗,苗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韭菜与附子同属辛温,可作夏日食疗。此乃‘以食养阳’,亦合‘春夏养阳’之理,顺天时以补人体之虚。”

第七折·阴阳争处话玄机

酉时初刻,夕阳将古柏的影子拉得修长,树影与麦田里的附子苗影交织,形成天然的“太极图”。阳翁望着西方天际的水星与火星,此时两星呈“水火相冲”之象,却有土星居中调和,形成“土载水火,火生土,土生水”的循环。

“夏至者,‘一阴生’,非阴盛也,乃阴始生而阳尚未衰。”阳翁轻抚通灵根,根须上的黑色与赤色纹路此刻如昼夜交替,“真阳需潜,如日入西山;真阴需长,如新月东升。今用附子、肉桂潜阳,熟地、山萸长阴,正是‘升降浮沉’之道。”

芩儿点头附和:“《黄帝内经》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今治真寒假热,非着眼于寒热表象,乃求之于阴阳根本,此乃‘治病必求于本’的至理。”

贝母姑娘指着星空中的“北斗七星”,斗柄正指向正南“午位”:“午为阳极之地,然阳极必阴生。此乃提示我们,补阳需防阳亢,需佐以少许阴药,如附子配熟地,正是‘亢则害,承乃制’的体现。”

正说着,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玉简上刻着:“夏至养阳,需知‘阳非有余,真阴不足’。”阳翁微笑道:“青帝此谕,道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真机。正如这夏至日,看似阳盛,实则阴已生,养阳即是护阴,护阴即是养阳。”

结语·绿筠尚含粉

夏至者,阳极阴生,如日中天而月始萌,如炉火旺极而添新炭。芩儿与阳翁以“阴中求阳、引火归元”之法,治真寒于假热之中,复真阳于衰竭之际,正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医道演绎。看官须知,阴阳之道,非对立而乃互生,非消长而乃平衡,此回不过初窥命门之火,更精彩处,且看下回分解——

赞诗

《夏至·咏附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