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闭塞而成冬辨虚实
湿火神凝视陶瓮,忽然挥手招来一阵火雨与酸雾,火雨如赤练,酸雾似陈醋,同时涌入瓮中。奇妙的是,火雨与酸雾在瓮中相遇,竟化作无数细小的火星与水珠,落入桑葚汁中凝结成“虚火”二字。斛娘轻笑,从竹篓中倒出“滋阴露”,露水中漂浮着石斛鲜条与白芍碎屑,如青云浮溪。露水洒在“虚火”二字上,字迹竟逐渐软化,化作一滩琼浆,浆中倒映着肝肾的虚影,相互滋养。
“虚火者,如朽木自燃,需以水浇之,以土掩之。”斛娘以手指蘸露,在瓮壁画出“滋”字,字迹竟化作藤蔓缠绕,“石斛滋肾水,白芍养肝血,此乃‘滋阴降火’之法。”
贝母姑娘轻摇金铃,发出“角音”(木音)与“羽音”(水音)交替的节奏,瓮中的赤色与黑色烟雾竟随着节奏旋转,形成水木相生的漩涡。湿火神见状,从袖中取出一枚“湿火珠”,投入瓮中。瓮中顿时腾起紫黑色烟雾,却见石斛如深渊蓄水,将火气得熄灭,白芍如春风拂柳,将湿气得疏散,最终烟雾化作一缕青气,散出“火降水升”四字。
“湿火珠得火湿之气,需以水木之性化之。”芩儿解释道,“通灵根得乙木之味、癸水之性,可沟通水木,引湿火入肝肾,再以石斛、熟地滋补,白芍、桑葚清润,此乃‘水木相生’的循环制化。”
第五折·闭塞而成冬辨虚实
未时初刻,斛娘带着众人来到“滋阴谷”。这里的谷地按“水木相生”方位种植着石斛(北,水)、白芍(东,木)、熟地(中,土),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太极图,图中阴阳鱼的眼睛分别嵌着石斛茎与白芍根。她剪下五寸石斛、取来三钱白芍,放入石磨中,加入熟地、桑葚,以竹沥水研磨成膏。磨盘转动时,竟发出“嗡嗡”的震动声,恰似人体肝肾的精血流动。
陈墨服下膏方,片刻后感觉有一股清凉之气从“涌泉穴”渗入,逐渐蔓延至全身,足底的干裂竟如春泥润雨般愈合,咳出的痰液转为透明,带着石斛的清香。紫苏连续三日服用“石斛白芍饮”,月经竟按期而至,色正红而不稠,眼前的黑影也如晨雾般消散。更奇的是,她枯黄的头发竟重新变得乌黑发亮,如漆似缎。
李郎中摸着紫苏的脉,惊喜道:“细数脉转缓,弦脉转柔,此乃‘肝肾阴复,虚火得降’之象。《医学心悟》言‘滋阴之法,需肝肾同治’,今用石斛、白芍,真乃‘乙癸同源’的妙法。”
斛娘取出竹枝,蘸取膏方在书斋绘制“滋阴符”,符咒遇风即化,化作无数细小的石斛虚影,在竹林间形成结界,散发出持久的清润之气。“此符借竹林之灵,合药物之性,可使湿火不得侵,肝肾得滋养。”她解释道。
第六折·闭塞而成冬辨虚实
申时三刻,村落响起“小雪祭天”的钟磬声。百姓们在竹林中摆设祭坛,坛上供奉着用石斛、白芍制成的“滋阴糕”,糕体上用熟地汁书写着“肝肾同治”四字。斛娘趁机向众人传授“小雪养生诀”:“小雪时节,宜‘滋阴降火,肝肾同调’——晨起饮石斛桑葚茶,午间用白芍膏贴肝俞,黄昏食熟地粥,可保冬令无虞。”
她指着祭坛上的“滋阴糕”:“糕体需以竹火蒸制,正如人体需以肝血(竹)与肾水(露)相蒸化。然蒸制需子时露火,正如滋阴需在阴盛之时,效果最着。”
蓉翁望着谷地中补种的枸杞苗,苗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枸杞与石斛同属滋阴,可作冬日食疗。此乃‘以形补形’,亦合‘肝肾同源’之理,补肾即所以养肝。”
第七折·闭塞而成冬辨虚实
酉时初刻,夕阳将竹林染成紫金色,隐匿的彩虹竟再次浮现,呈现出温润的七彩光芒,如肝肾精血的光辉。斛娘望着西方天际的木星与水星,此时两星呈“水生木”之象,却有金星居中调和,形成“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循环。
“小雪者,‘阴盛阳藏’,如肝肾之阴默默充养,不事张扬。”斛娘轻抚通灵根,根须上的青色与黑色纹路此刻如藤蔓缠树,“肝需养,肾需滋,今用石斛、熟地养肝血,白芍、桑葚滋肾阴,正是‘养滋结合,水木相生’,如冬月之竹,虽枝叶凋零,却竹鞭深潜。”
芩儿点头附和:“《黄帝内经》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今治肝而兼顾肾水,乃‘乙癸同源’之要。肾阴充则肝血足,肝血足则目能视,此乃‘治未病’的上工之术。”
贝母姑娘指着星空中的“尾星”(主东方):“尾星明,则木气盛。此乃提示我们,滋阴需兼疏肝,当以辛润之品佐之,如石斛配柴胡,正合‘木郁达之’的治则。”
正说着,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玉简上刻着:“小雪滋肝肾,需知‘滋非呆滋,养非滞养,肝非独肝,肾非独肾’。”斛娘微笑道:“青帝此谕,道破‘滋阴需流通’的玄机。正如这竹林清泉,虽清冽沉静,却暗流涌动,全在一个‘活’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