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二十三回·小寒通阳·附子汤温里回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三回·小寒通阳·附子汤温里回阳

最后,竹青口吐“三阳丹”,分别投入三锅。少阴锅中赤龙腾空,太阴锅中黄龙翻滚,厥阴锅中青龙摆尾,三龙交融成金色光柱,直透屋顶,照亮寒夜,如“三阳开泰”之象。

第四折·辨证施药·温里回阳

亥时三刻,樵夫张三躺于“回阳榻”,周身覆盖着附子绒被,榻下四隅各置一碗附子汤,蒸汽熏蒸,如四象护持。仙子以“烧山火”针法刺其“肾俞”“命门”“关元”,针柄缠绕附子粉与麝香,艾绒燃烧时,药烟如赤龙沿针入穴。“肾俞启先天之本,命门点后天之火,关元聚元气之海,”仙子解释,“三穴同施,如在丹田架起三味真火。”

竹青衔来少阴锅汤汁,汤汁赤黑如墨,却在碗中泛着金光。张三牙关紧闭,仙子以“通关散”吹鼻,待其张口时,灌下汤汁。瞬间,他腹中响起雷鸣,一股热流从丹田迸发,沿督脉冲至百会,再沿任脉下行,四肢末端渐暖,指尖由青转红。次日清晨,他咳出黑痰半碗,痰中夹着冰晶碎片,腹痛竟止,脉息渐起。

李娘子的治疗则需“母子同调”。仙子先以附子汤温其腹,再以“隔姜灸”法灸“乳根”“膻中”,艾炷燃烧时,姜汁渗入皮肤,配合内服太阴锅汤汁,乳汁渐丰。她怀中的婴儿饮乳时,竟将乳头暖热,此乃“脾阳复,乳汁生”的佳兆。七日后,李娘子泄泻止,面色转红,婴儿体重增加,双颊泛起健康的红晕。

老牧民王公的寒疝治疗堪称神奇。仙子以“暖肝煎”汤剂内服,配合“刺络拔罐”法在“气冲”“归来”穴放出紫黑血,血中竟有絮状凝块。竹青化作穿山甲,用尾巴拍打其“环跳”穴,每拍一次,王公便觉有热气沿肝经下行,直达睾丸。三日后,他能直立行走,少腹拘急感消失,睾丸复位,逢人便称“附子汤是神仙水”。

第五折·五行合化·阳通三阴

子时正,老者陈德安被抬入,他曾是漕运水手,常年在冰水中劳作,今岁小寒突发三阴寒证,腹痛、厥逆、呕吐并作。仙子诊其脉,寸关尺俱沉迟,如冰下流水,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如霜:“寒邪直中三阴,心脾肾阳气俱衰,需心脾肾同治,通调三焦。”

她取“心俞”(火)、“脾俞”(土)、“肾俞”(水)、“足三里”(土)四穴,行“五行连环针法”:先刺心俞,用“补法”九次(火生土);再刺脾俞,用“补法”五次(土生金);最后刺肾俞,用“补法”七次(金生水),三穴针柄以红绳相连,形成“火土金水”的能量闭环。竹青化作应龙,口衔三锅混合汤汁,每滴汤汁都化作五行符号,沿任脉注入丹田。

“心为君火,脾为中土,肾为水火之宅,”仙子解释,“今以火暖土,土制水,水济火,如环无端,方能破三阴之寒。”陈德安服药后,腹中寒气如冰遇火,连续矢气数十次,排出的浊气夹着陈年水湿之气,恶臭熏人。三日后,他能进食羊肉粥,舌上白滑苔退去,露出淡红舌质,脉息转为和缓有力。

此病例中,仙子特别强调:“三阴寒证非独肾寒,乃心脾阳气俱虚。如漕运破冰,需多船协同,单靠一船难行。故以附子温肾,干姜温心,甘草温脾,三药合璧,方得全功。”

第六折·虚中夹实·温通兼施

丑时三刻,商贾赵公由八位壮汉抬入,他体胖如瓮,腹痛拒按,泻下赤白黏冻,气味腐臭。“每日宴客,必食冰酪、海鲜,”他喘息着说,“昨夜痛得满地打滚,竟拉出冻块!”仙子触其腹部,有硬块如西瓜,舌苔白腻中夹着瘀斑,脉沉涩如刀刮竹席:“阳虚为本,寒积为标,需温阳通滞,攻补兼施。”

她先以“温通导滞汤”(附子、干姜、山楂、神曲)灌服,再以“三棱针”点刺“中脘”“天枢”“足三里”,放出紫黑血,血中夹着未消化的鱼脍、冰酪残渣。竹青化作穿山甲,用前爪在其腹部“痞块”处画圈,每圈皆发出“咔嚓”冰裂声,如寒积破碎。赵公服药后,连续泄泻五次,初为黑冻,渐转黄稀,最后竟排出一条长尺许的“寒积”,状如冰柱,表面裹着黏液。

“此寒积非一日所成,”仙子展示寒积,“附子温阳以化冰,保和导滞以除积,如春日融雪,溪流自通。”赵公康复后,改食温补之品,每日清晨练习“通阳导引术”,半年后,体重减轻三十斤,腹痛未再发作,舌苔转为淡红,脉息充盛。

第七折·顺时养生·冬令通阳

寅时初,东方既白,附子林旁的草庐内,百姓围坐火盆,听仙子讲解“小寒养生”。她手持“阳气运行图”,图中阳气如春日溪流,贯通三阴:“小寒养生,需‘通阳于内,散寒于外’。饮食当以温阳为主,起居需避寒就暖。”

她演示“附子生姜粥”的熬制:“附子先煎两时辰,去其毒性,加生姜五片、粳米二两,粥成后加少许红糖。辰时胃经当令时服用,可温胃散寒,启动阳气。”又传授“扶阳七式”,每式对应一条阳经,如“乾卦托天”壮督脉,“坤卦蹲坐”暖任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