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药采用“冰火共济火”。灶下先以榆木(性温)与桑木(性寒)交错燃烧,火焰呈奇异的紫青色;药罐选用古朴的紫砂瓮,瓮壁上雕刻着松柏与梅花的图案。将药材与晨露、温酒一同入瓮,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三个时辰。煎药过程中,需每隔一刻钟打开瓮盖,让药气与霜降的寒气短暂接触,如阴阳交感。药成时,汤汁呈琥珀色,表面漂浮着细密的油珠,散发着决明子的甘香、麻黄的辛香与沙参的清润,热气氤氲间竟凝结出细小的霜花。
孙三娘服下首剂药后,当夜咳嗽频率减少,咽喉干痒稍缓;三剂过后,能咳出少量黏稠痰液,颜色转为淡黄;七剂服完,皮肤开始恢复润泽,裂口处长出粉嫩的新肉,舌苔逐渐生出薄白苔,脉象转为细而和缓。当最后一剂药饮下,她竟能起身织布,手指穿梭于经纬间,眼中含泪:“先生,我这双手,算是从霜鬼手里抢回来了!”此时,谷中突然飘起零星雪花,落在药汤残余的热气上,瞬间融化,仿佛预示着燥寒之邪的消散。
四、七情润肺温气机
针对干咳无痰、咽喉干痒的患者,决明子施展“七情润肺疗法”,从五感与情志入手,调和肺脏气机。
视觉润肺:寒梅暖阳图:在病房四壁绘制巨幅《寒梅暖阳图》,画面中,火红的梅花在皑皑白雪中绽放,一轮金色暖阳穿透云层,洒下柔和的光芒。颜料特意用决明子汁混合朱砂、石青,使整幅画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患者凝视画作时,仿佛置身于春日梅林,喉咙的干痒之感竟神奇地缓解。一位咳了半月的书生,盯着画中红梅三日,竟能完整背诵《咏梅》诗而不咳,惊叹:“此画比十副止咳方还灵!”
嗅觉润肺:香药润燥囊:为皮肤皲裂的妇人特制“润燥香囊”,内装乳香、没药、决明子花、苏合香、檀香等香料。这些药材经蜂蜜炮制后,用绣着莲花的丝绸缝制。妇人将香囊佩戴在衣襟内,香气透过皮肤渗入经络。张娘子自从佩戴香囊,手掌裂口处不再渗血,还笑言:“这香囊比我嫁妆的香粉还金贵!”
情志润肺:团圆温肺宴:对于鼻塞咽干的老者,决明子安排家族晚辈齐聚一堂,为老人举办“温肺宴”。儿孙们围坐炕头,一边为老人按摩肩颈,一边讲述趣事。“喜则气和”,在温馨氛围中,老人的鼻塞症状明显改善。李大爷在孙子讲了个笑话后,突然畅快地打了个喷嚏,惊叫道:“我这鼻子,通了!”
听觉润肺:钟磬润肺曲:针对啼哭不止的小儿,决明子让人演奏以编钟、磬为主的古乐。悠扬清越的乐声如潺潺溪水,配合艾草燃烧的香气弥漫房间。小儿们听着乐声,渐渐停止哭闹,安睡时呼吸均匀绵长,鼻翼翕动间已无血丝。
五、性味归经炼润丹
为根治“燥寒伤肺”之症,决明子决定炼制“润肺固金丹”,此丹需采天地霜露之精,历经九九八十一道工序。
精选霜降当日凌晨采摘的生决明子十斤,此时的种子饱吸霜气,呈半透明状,表面凝结着细小的冰晶。将其置于西方庚位的青石上,白天接受日光照射,夜晚承接月光与霜露,如此七日七夜,每日酉时以玉杵轻捣,直至种子内部出现金丝状纹路。
选取蛤蚧(咸平,补肺益肾)、紫菀(辛苦温,润肺下气)各五斤,蛤蚧需选尾长爪利者,紫菀取根茎粗壮的。用霜融化的水洗净后,与决明子一同放入八卦蒸笼,以霜打的桑叶为垫,蒸九次,晒九次。每次蒸时,在蒸笼四角悬挂水晶与琥珀,借其寒凉与温润之气调和药性。蒸晒完毕,药材散发着奇异的清香,既带着霜雪的清冽,又含着草木的温厚。
加入阿胶(甘平,补血润肺)、鹿角胶(甘咸温,补阳润燥)各三两,研磨成粉后,与蜂蜜、梨汁同入铜锅。熬制时严格遵循时辰:子时加蛤蚧粉,午时添紫菀末,卯时与酉时投入决明子。文火慢熬三日三夜,期间不断搅拌,直至药汁浓稠如琼浆,滴入水中成珠不散。
将药汁倒入刻有太极图的模具,制成梧桐子大的丹丸,外裹川贝母粉与朱砂的混合粉末。每颗丹药在阳光下泛着珍珠光泽,内部隐约可见流动的“润”字光影。服用时,每日寅时(肺经当令)与申时(膀胱经与肾经交接),以温黄酒送服三丸,借酒力引药入肺,如舟楫渡津。
患者服用后,身体逐渐好转。初服时,部分人会感觉胸腔有清凉感蔓延;三日后,干咳减少,痰液变稀;连续服用半月,皮肤润泽,呼吸顺畅,即便在寒风中行走,也不再咽干鼻痒。一位常年咳嗽的老妇人,服丹后竟能在霜天里放声歌唱,邻居惊叹:“这嗓子,比年轻时还清亮!”
六、霜降调和摄生术
霜降正日,决明子在谷中最高处搭建“润燥固金台”,此台依《河图》五行之理而建,暗藏医道玄机。
台基以九十九块墨玉砌成,象征北方寒水,取“水润金行”之意;四壁悬挂由决明子藤蔓与霜打的芦苇编织的帘子,帘子上绣着白色的肺形图案与金色的云纹;地面铺满温润的鹅卵石,石缝间种植着麦冬、百合等润肺植物;四角放置青铜香炉,左炉焚檀香(温阳),右炉燃龙脑香(润燥),前后香炉交替焚烧艾草与沉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