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之中,火为雷母,”仙子指向十万大山深处,阳坡的绞股蓝藤蔓多左旋(应雷火上升),阴坡多右旋(应金气下降),“今岁土运湿盛,阳坡药材得火金之气,故九叶苦寒;阴坡药材受土湿困扰,易生七叶温燥。”说罢取阴阳坡的绞股蓝根须切片镜检:阳坡根须的导管呈火焰形(火性炎上),阴坡呈金字形(金性肃降),此乃“气运形质,表里相应”。
阿苍的舌苔已转为薄黄,舌面浮现出九叶绞股蓝的脉络,脉络交汇处竟形成“寅”字(惊蛰地支)。仙子以玉簪蘸取绞股蓝煎汁点其舌面,汁滴竟在舌上聚成五运六气图,图中赤色火气包裹着阿苍的肝区,黄气(土)与白气(金)形成护罩。此时天空降下雷阵雨,雨滴落在九叶绞股蓝叶片上,竟发出角音(肝)激越之声,与阿苍的呼吸共振,形成“雷火泻肝”的天人交响。
【七】雷行大地,奇迹流转破瘴疠
七日后,阿苍能上山打猎,张弓时掌纹中晦暗的震位(属肝)现赤金光泽,纹路竟自然形成九叶绞股蓝藤蔓缠绕的“寅”字。他箭射瘴雾,箭镞竟穿过雾障,露出背后的九叶绞股蓝倒影,叶片随箭风轻颤,电珠落入瘴江,荡开的涟漪呈雷纹形状——此乃“雷火通明”的征象。
蛊婆寨及十万大山的山民闻讯而来,仙子在雷窟前设坛授种:阳坡山民取种后,发现九叶绞股蓝在雷暴中竟生出十一叶,叶片边缘生有雷纹腺点,此为“雷极生变,自动调衡”;阴坡药农将草籽种在瘴谷,叶片始终狭小三分之一,却更显坚硬,此乃“瘴极生刚,自然御毒”。更奇的是,当滇商将种子带至横断山,藤蔓竟沿着断裂带右旋生长;而桂东药商携种入瑶山,绞股蓝在蛊毒区叶片泛出金光,苦味锐减——此为“一方瘴气,一方药性”。
仙子化作雷光遍洒岭南,在不同雷区留下不同品种:雷窟周边生九叶,叶片厚硬如铁,得雷火毒气,苦寒排毒;瘴谷深处生七叶,叶片柔软如革,得瘴气湿毒,苦温化浊。雷光掠过珠江时,北岸的草籽落地生九叶,南岸的草籽经冬生七叶——此乃“雷南雨北,药性分界”。当雷光抵达海南岛,绞股蓝竟在同一植株上生出七、九、十一叶,此为“海天雷激,阴阳和合”。
是夜,陈家小子登峰远眺,见整个岭南的绞股蓝藤蔓都在发光:雷区呈赤色(九叶),瘴区呈青色(七叶),共同组成二十四节气的雷图。北斗七星的杓柄每转动一度,藤蔓便变换一次光色,寅时(3-5点)赤、卯时(5-7点)青、辰时(7-9点)黄,对应“雷旺于寅,木旺于卯,土旺于辰”。忽然所有藤蔓的电珠同时飞起,在星空中组成“雷火解毒”的字样,字的笔画由绞股蓝皂苷结晶构成,闪烁着赤金之光。
此时有青鸟衔来滇南的信笺,言普洱有人误用五叶绞股蓝治蛊毒,致毒邪内陷。仙子以雷窟沉泥包裹九叶绞股蓝种籽,命青鸟送去。种籽落入澜沧江流域后,竟在湿热中生出特殊的“滇九叶”——叶片边缘呈火焰状,兼具苦寒与辛热,恰合“滇南多热瘴,需寒热并行”。更妙的是,当川蜀药商将绞股蓝引种至峨眉山,藤蔓竟缠绕成“解”字,叶片自动三三对生,此为“山多瘴雾,需三解其毒”。
阿苍将绞股蓝种籽撒入自家药圃,三日后竟长出连理藤,七叶与九叶共生一枝,中间结出雷状的“节气荚”,每荚含二十四粒种籽,对应二十四节气。他采下荚果分给乡邻,患蛊毒者种籽落地即生,叶色赤金;患瘴气者种籽三日发芽,叶呈深黛。此乃“药草通灵,随人病机而显象”。
忽然天雷送来黄河解冻的声音,所有绞股蓝藤蔓同时轻颤,叶片摩擦声合《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之律:角音(肝)激越如雷,徵音(心)洪亮如鼓。阿苍闻之,多年的目疾竟愈,眼中排出如绞股蓝电珠的异物。此时仙子踏云而起,衣袂间飘出的绞股蓝须根落入人间,化作本草图谱,图谱中肝经与绞股蓝有雷线相连——此乃“肝主疏泄,绞股蓝通雷气”。
北斗七星的“摇光星”突然大亮,绞股蓝藤蔓上的电珠纷纷化作雷萤,飞向四方。陈家小子翻开竹简记录此事时,墨汁竟自动写出古篆:“惊蛰雷动百虫惊,瘴气蚀肺血妄行......”字迹未干,竹简上浮现出春分时节的画面,首幅便是绞股蓝仙子在中原大地,以五叶绞股蓝调和肝脾——此为“雷行大地,奇迹永续”的预兆。
赞曰:
雷启蛰虫万物生,九叶苦寒破蛊营。
火炼毒邪归正道,金刑浊秽复清明。
五行生克盘中转,六气循环指下明。
借问仙踪何处是?雷过天晴草不惊。
预告:
下一回春分节气,绞股蓝仙子行至中原大地,见农人肝脾不和,飧泄腹痛。且看她如何以五叶绞股蓝之甘温,配柴胡、白芍,如春分昼夜平分,调和肝脾。正是:“春分阴阳两平分,肝木乘脾泄不均。五叶甘温调枢机,方知仙草有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