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玄参仙记:华佗识药经纬传》 第一卷 春生卷:龙衔玄参破火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玄参仙记:华佗识药经纬传》 第一卷 春生卷:龙衔玄参破火症

煎药三炷香时,药汁化作紫黑琼浆,表面浮现金色"火"字与墨色"水"字,二字相搏相济。华佗取犀角勺搅动,见琼浆中浮现出人体经络图,玄参的药性如水流般沿肾经上达于心,麦冬的津液沿肺经布散全身,甘草的甘温守护中焦,桔梗的轻清上浮至头面,"此乃七情和合,使苦寒之性不碍脾胃,泻火之力直达病所。"

此时窗外玄鸟再次飞过,翅尖沾着春雨,滴入药钵竟使琼浆泛起涟漪,形成二十四道波纹,对应二十四节气。华佗顿悟:"此药得春气而生,当应春分而服,可借天地升发之力,引火归元。"遂以青磁瓶收药,瓶身自动浮现出"水火既济"的卦象。

第五节:药入三焦火归原

张恪首剂服下半个时辰,腹中肠鸣如雷,如千军万马过黄河。待至茅厕,泻下黑便三桶,便中裹着无数火晶,触之灼热。次日再服,舌上芒刺已平其半,目赤转为淡红,能饮米汁半碗。第三剂后,夜梦玄鹿衔泉而饮,泉水入喉化为甘霖,惊醒时口内生津,舌面已生薄白苔。

华佗复诊时,见张恪右寸脉敛如春水初融,左尺脉沉实如冬潭蓄势,印堂的火形红斑退为淡霞。窗外玄鸟再次掠过,尾羽已无火星,翅尖滴落的水珠在地上汇成小潭,潭中竟有玄参幼苗萌发。张恪伸出舌头,溃疡处新肉如剥莲般粉嫩,"火归水中,如辰星照荧惑,此乃天人相应。"华佗取银针轻刺其涌泉穴,见血色由深紫转为鲜红,"肾水得济,浮游之火自降。"

更奇的是,张恪排出的火晶埋入土中,三日后竟长成玄参幼苗,其根须皆向北方辰星方位。华佗取幼苗茎叶煎水,竟也有清火之效,"此乃药气感而遂通,非独根块为妙。"

第六节:星象应和证药效

当月朔日,华佗登观星台,见荧惑星光芒收敛如灯烛,辰星则明亮如璧,两星连线成"水火既济"卦。与此同时,张恪差人送来谢礼,言其口腔新肉已满,大便润下如羊脂,夜里能安睡至鸡鸣。随礼附上的还有一块便中排出的火晶,此刻已化为墨玉,上面天然形成"水"字纹路。

华佗将火晶与玄参根块同置铜盘,见二者相互吸引,如磁石引铁。更见盘中清水自动沿根须脉络流动,在火晶周围形成漩涡,"此乃药性与星象共鸣,故能速效。"他又取药渣埋于医馆药圃,次年春分竟生玄参数株,其根须皆呈太极旋转状,"药物禀天地之气,其形质必应星象,此乃天人合一之实证。"

是夜,华佗梦入星河,见辰星坠下的玄玉与荧惑星迸出的火晶在三焦经中交媾,化为玄参的根须,"原来玄参之妙,正在于沟通天地水火,调和人身阴阳。"

第七节:春生赞诗铭药性

华佗有感于玄参之灵,刻石于药圃曰:

玄参黑润禀水精,却含火德制炎蒸。

春生卷的第一缕晨光中,这句赞诗的笔画间渗出墨色津液,在石面上形成流动的水纹。第二句"却含火德制炎蒸"刻下时,石缝中竟冒出火星,将"火德"二字灼成赤金:

春生冬藏根如玉,七情和合三焦清。

当刻到"七情和合"时,药圃中的玄参苗竟两两相缠,形成君臣佐使的排列。末句"借得辰星降烈火,化作甘露济苍生"完成的刹那,整个药圃笼罩在紫黑光芒中,玄参的根块同时发出羽音,与北斗七星的星波共振:

若问此药名何氏?水畔玄玉号玄参。

最后一字刻下,石上津液聚成露珠,折射出华佗梦中的辰星坠玉之景,从此这块石碑便成了玄参药性的活注,每逢春分便会重现当年龙衔玄参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