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气应候辨药性
村民们发现,不同季节的勒草药性迥异:春藤味辛微苦,能发汗解表,治外感湿邪;夏叶味苦性寒,能清热利湿,治热淋;秋种味涩微甘,能固涩止遗,治小儿遗尿;冬根味甘带辛,能温阳化湿,治老人寒淋。这正如道长留下的《护村药经》所言:“草顺四时气,人顺草之性,方得天人之安。”
第三卷:五行贯草护村落,金刺木藤藏医理
(一)金刺御侮如戈矛
勒草最显着的是茎上尖刺,色呈青黑,质如牛角,断面呈三角形(应三才之数)。村民们观察到,刺的密度与当年收成相关:金运年(乙庚年)刺密而利,御敌效果佳;木运年(甲己年)刺疏而软,却长得更茂盛。村医解之:“刺属金,金能克木(山匪如妄木),能生水(刺尖凝露,喻金生水),故既御敌又润燥。”
(二)木藤攀援似脉络
主藤呈青绿色,左旋缠绕,如人体经络走势,分枝如络脉遍布墙面。村民发现,藤的走向与村中风水相关:向东南的藤更粗壮(东南属木火,助生长),向西北的藤多结节(西北属金水,主收敛)。用藤条煎水,能治关节屈伸不利(木主疏泄,藤通经络),此“木藤如筋,能柔能刚,通利气机”。
(三)火叶蒸腾散湿邪
叶片五裂如掌,叶面光滑带油光,夏季正午会蒸腾水汽,使墙根干爽。村医取鲜叶捣汁,滴入眼中能治目赤肿痛(火属心,其华在目,叶能清心火);与夏枯草同煎,能治甲状腺肿大(软坚散结,火能克金之郁结)。“叶属火,能散能清,如心主血脉,能散瘀热。”
(四)土根固墙培元气
根系深入夯土,与泥土颜色相近,能吸收墙中湿气。挖根时可见根须与土壤结成网络,如人体脾胃运化水谷。村医用根与山药同炖,能治脾虚腹泻(土属脾,根能培土制水);与赤小豆同煮,能消水肿(土能克水)。“根属土,能固能收,如脾主运化,能制湿邪。”
(五)水汁解毒通水道
折断茎秆,会流出乳白色汁液,遇空气变褐。村民意外发现,汁液涂在蚊虫叮咬处,能止瘙痒(水属肾,主水液,能解毒);与车前草同捣敷脐,能治小便不利(通利水道)。“汁属水,能润能利,如肾主水,能通膀胱。”五行相生相克,在一株勒草中浑然一体,难怪能护村又疗疾。
第四卷:五运六气调草性,瘴江瘴雨辨病机
(一)水运之年草更茂
壬子年(水运年),岭南暴雨连绵,瘴江水位暴涨,勒草却长得格外繁茂,藤蔓竟能伸出一丈远,覆盖了村口的石桥。村民发现,当年湿疫(如腹泻、淋症)格外轻,村医解释:“水运太过,湿邪盛,勒草得水气滋养,祛湿之力更强(水助水,却能利水,如大禹治水,疏而非堵),其叶煎水,能利小便,导湿外出。”
(二)火运之年刺如焰
戊子年(火运年),暑热异常,勒草叶片边缘发红,刺尖泛着红光,如燃小火苗。当年山匪趁干旱来袭,却被烫人的刺(日晒后温度高)和浓郁的草腥味逼退。更奇的是,用当年的叶煎水,治“火淋”(小便灼热)特效,药汤服下如饮冰水,此“火运助草之火气,反能清热,如以火攻火,实则泻火”。
(三)土运之年根如磐
戊申年(土运年),土气旺盛,勒草根部粗壮如手指,深入地下三尺,竟能固定住松动的墙基。当年村中流行“脾虚湿盛”的病症,村民用根炖猪肚,竟能健脾开胃,小便也随之通畅。村医叹道:“土运助根之土性,能培脾土,土实则能制水湿,此‘同气相求’也。”
(四)金运之年气如锋
庚申年(金运年),秋风劲厉,勒草茎秆坚韧如麻绳,刺锋利如剃须刀片。山匪来犯时,被刺扎过的伤口竟不易愈合(金气肃杀,能抑菌),村医取当年的藤煎水,治“石淋”特效,能化坚散结,此“金气助草之金性,能破症结,如利刃削石”。
(五)木运之年藤如织
甲寅年(木运年),春风和煦,勒草藤蔓疯长,短短三月便织满整面墙,如绿色瀑布。当年村民多“肝气郁结”(如易怒、胁痛),用嫩藤配陈皮煎水,竟能疏肝理气,此“木运助草之木性,能疏泄肝气,如春风解冰封”。五运流转,勒草随之应变,恰合“天人合一”之妙。
第五卷:四气五味疗湿疾,归经入腑通水道
(一)苦寒清泄治热淋
榕溪村医总结勒草性味:“味极苦,苦能燥湿;性寒凉,寒能清热;气腥烈,能透邪外出。”最善治“热淋”——患者小便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如饮沸汤。取夏至后鲜叶五钱,与淡竹叶同煎,服后片刻便觉尿道清凉,如暑日饮凉茶,此“苦寒入膀胱经,直泻湿热之邪”。
(二)辛散透表祛暑湿
春日嫩藤味辛带苦,村医常用其治“暑湿感冒”:患者发热无汗,头重如裹,小便短赤。取春藤三钱,配香薷、厚朴,煎水加姜汁(制其苦寒),服后微汗出,小便通畅,此“辛能发散,透表祛湿,如开窗通风,散室内浊气”。有孩童外感兼遗尿,用此方药后,汗出尿止,村医谓“表里同解,上下分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