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流沙藏玉:神农识参记》上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流沙藏玉:神农识参记》上卷

《流沙藏玉:神农识参记》

楔子

洪荒之初,天地未全,阴阳相荡,五运流转无常。彼时,昆仑之东,流沙之畔,常有怪气弥漫——或为赤日炙烤下的燥火,或为黄沙裹挟的厉风,人触之,多咳逆不止,喉间如吞火炭,肌肤干裂如龟纹。百姓不知其故,只当是天谴,跪于沙丘之上,望苍昊而泣。

唯神农氏,继伏羲氏观象授时之后,怀“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之愿,携赭鞭,踏九州,欲寻草木之精,解苍天之厄。其身形魁梧,披叶为裳,双目含日月之辉,能辨草木性味,尝百草而知其功。这一日,他行至流沙之滨,见赤地千里,草木稀疏,唯有风卷沙砾,发出“呜呜”之声,如泣如诉。空气中,燥金之气与相火交织,灼得人肺腑生疼——此乃“火乘金位”之象,天地之气失序,故生疾疫。神农抚须长叹:“天地有大德曰生,草木有性情,必有一种灵根,能解此燥烈之毒。”

上卷·流沙觅真

第一回 赭鞭指处识灾异 燥邪侵体显真机

神农入流沙三月,已识得蒺藜能固表,防风可祛风,却始终未寻得解“燥火伤肺”之药。这日午后,五运属金,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沙砾被烈日烤得滚烫,蒸腾起肉眼可见的热浪。神农口干舌燥,喉间似有细沙摩擦,忍不住咳嗽起来——初时为干咳,无痰,咳声清脆如破竹;继而咳势渐急,胁肋隐隐作痛,额上渗出冷汗。

他盘膝坐于沙丘背阴处,运功调息,内视脏腑:见肺叶如被火燎过的枯叶,边缘卷曲,色呈暗红,津液亏涸如将枯之泉。“此非外感风寒,乃‘燥邪伤津,肺失濡养’也。”神农暗道,“肺属金,喜润恶燥,今燥火相煽,金气受刑,故发为咳。”

随行的童仆阿柱,年方十五,也咳得面红耳赤,捧着陶罐喝了半罐水,却仍觉喉间冒烟:“神农大人,这沙子里的风,比刀子还利,刮得人肺都要出来了!”神农摸了摸他的脉,脉象浮而细数,舌红少苔,正是“燥邪犯肺”的典型之象。他望向四周,见稀疏的骆驼刺叶片蜷缩,仙人掌外皮干硬,皆呈“失润”之态,心中更明:“天地同气,草木与人,皆受此燥邪所困,必有一种草木,能逆势而生,藏润于内。”

正思忖间,赭鞭忽然微微颤动——此鞭乃神农以昆仑赤铜混先天木精所铸,触草木可辨其性,遇灵根则异动。神农循鞭所指,望去,只见前方百丈外,一丛不起眼的植物正扎根于沙隙之中,叶片虽小,却透着翠色,与周围的枯黄格格不入。

第二回 沙隙藏翠初得见 甘寒入喉润肺津

神农起身,深一脚浅一脚地迈向那丛草木。越走近,越觉有丝丝清凉之气从沙隙中透出,与周围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待至近前,细看此草:株高尺许,茎呈青绿色,中空有节,如肺管之状;叶片卵形,边缘有细密锯齿,似肺叶舒张之态;最奇者,其根如圆柱,略弯曲,表皮黄白相间,隐有光泽,深深扎入沙砾之下,仿佛在贪婪地汲取着地下的津液。

“此草生于流沙,却不焦不枯,必有异禀。”神农蹲下身,以赭鞭轻触其根,鞭身竟泛起一层淡淡的莹光,伴之而来的是一股“甘凉”之气,顺着鞭身传入掌心。他心中一动,知是对症之药,遂小心地拨开周围的沙砾,露出完整的根部——约长五寸,粗细如拇指,断面呈黄白色,质地疏松,布满细小的裂隙,恰似肺叶上的气孔。

他折下一小段根,抹去泥沙,放入口中咀嚼。初入口时,微有土腥,继而尝到一股清甜,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味,咽入喉间的刹那,一股清凉之意如泉水般涌遍肺腑,刚才还灼痛难忍的喉咙,竟瞬间变得温润舒适,连咳嗽也止住了。他再内视肺叶,见原本卷曲的边缘渐渐舒展,干涸的“泉眼”处竟渗出点点津液,暗红之色也淡了几分。

“妙哉!”神农抚掌赞叹,“甘能补,苦能泄,凉能清热,此草甘凉而带微苦,恰能滋阴润燥,清解肺中燥火。”他又取一段递给阿柱:“嚼之,可解你喉间之燥。”阿柱半信半疑地放入口中,片刻后,眼睛一亮:“大人!不咳了!喉咙里像有凉丝丝的水在流!”

第三回 四时观察明物性 阴阳辨证识真机

神农并未急于离去,而是在沙隙旁搭建草棚,住了下来。他要细察此草的生长规律,摸清其性情。

春日,阳气升发,沙砾下的冻土渐融,此草先冒出紫绿色的芽尖,如小儿握拳,这是“春生”之象——此时根中津液尚薄,断面裂隙浅,尝之甜味淡,清凉感弱。神农记之:“春采其苗,性偏轻浮,宜清上焦之燥。”

夏日,火气最盛,此草茎叶青翠如洗,茎顶抽出细长的花梗,开着淡紫色的小花,花瓣薄如蝉翼,带着幽幽的香气。紫色属火,却生于燥土,暗藏“火中藏金”之妙。神农摘下一片叶子,泡水饮用,觉其性较根更凉,能清解暑热引发的口渴干咳——此乃“夏长”之时,草木气盛,清泄之力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