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故纸情牵:骨脂戏韵医心记(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故纸情牵:骨脂戏韵医心记(2)

“戏医会”结束后,百姓们都说收获满满。灵汐知道,这场“戏医会”,不仅让大家学到了补骨脂的用法,还让大家感受到了医与戏的魅力,这正是她举办“戏医会”的初衷。

五、秋雨的“悟心时”

一场秋雨过后,灵汐坐在药铺里,看着窗外的补骨脂,想起这段时间的经历——从初识补骨脂的“补骨”之能,到领悟“破故纸”的“补情”之意;从祖母的旧药钞,到自己的《戏文药韵集》;从为柳先生治腰痛,到陪云娘解情愁。她忽然明白,补骨脂的“双用”,恰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人身与人心,本就不可分割,疗身必当养心,养心方能安身。

灵汐取出笔,在药钞的最后一页写道:“补骨脂,双名双用,一补人身筋骨之缺,二映人心执念之情。医者当以药为媒,既疗身体之疾,又解心中之结,方不负‘医’之真谛。戏文以药喻情,医者以药传情,二者同源,皆为‘补全人生’而已。”

写完,她抬头望向窗外,雨后的补骨脂,叶片上挂着水珠,更显青翠,淡紫色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辛香。灵汐知道,关于补骨脂,关于“破故纸”,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她去发现,更多的人等着她去帮助。而这场“故纸情牵”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第四卷 情骨同疗·故纸续新篇

一、赶考书生的“重逢喜”

当年在“骨脂堂”受助的书生,名叫沈文轩,次年赴京赶考,竟高中进士,被派回苏州府任职。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骨脂堂”,向灵汐致谢。

沈文轩身着官服,走进药铺,笑着说:“苏姑娘,还记得在下吗?当年若非姑娘相助,在下早已落魄回乡,哪有今日。”灵汐见他衣锦还乡,由衷地为他高兴:“沈公子,恭喜你金榜题名!没想到你还记挂着我这小小的药铺。”

沈文轩取出一幅装裱好的《药圃戏韵图》,递给灵汐:“这是我特意请京城的画师画的,画中是姑娘的药圃与《牡丹亭》的戏景,希望姑娘喜欢。”灵汐展开画卷,只见画中溪畔药圃,补骨脂随风摇曳,戏楼里杜丽娘与柳梦梅正在对唱,笔墨细腻,意境优美。“太美了,多谢沈公子。”灵汐笑着说。

沈文轩还告诉灵汐,他在京城时,曾向太医推荐补骨脂的用法,太医试用后,觉得效果甚佳,已将补骨脂纳入太医院的常用药材。“姑娘的医术,不仅能造福吴县百姓,还能惠及更多人,真是功德无量。”沈文轩说。灵汐闻言,心中满是欢喜——她知道,补骨脂的“双用”之能,正在被更多人认可。

二、云娘的“新角色”

云娘在灵汐的开导下,渐渐走出情伤,将更多精力放在戏曲与医术上。她跟着灵汐学习辨认草药,了解补骨脂的各种用法,还将这些知识融入戏曲表演中。她改编了《牡丹亭》的部分唱段,在唱“破故纸,怎补得残生缺”时,加入了补骨脂疗愈病痛的情节,让戏文更贴近生活,也更有温度。

改编后的《牡丹亭》上演后,大获成功。观众们说,云娘的表演,不仅唱出了杜丽娘的情愁,还让大家感受到了草药的温暖,仿佛杜丽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戏中人,而是身边需要被关心、被疗愈的普通人。云娘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了吴县乃至苏州府有名的“戏医双绝”艺人。

云娘还与灵汐合作,在戏楼开设“戏医小馆”,每逢演出间隙,便为观众讲解补骨脂等草药的用法,解答健康问题。许多观众看完戏,都会到“戏医小馆”咨询,“戏医小馆”也成了传播医术与戏曲文化的重要场所。云娘笑着对灵汐说:“灵汐,谢谢你让我明白,‘破故纸’不仅能喻情,还能疗愈,我这‘杜丽娘’,终于找到了新的‘角色’。”

三、老药农的“传艺愿”

东村的老药农,年事已高,担心自己的补骨脂种植与炮制技艺后继无人。灵汐得知后,便主动提出向老药农学习,还邀请老药农到“骨脂堂”坐诊,将他的民间验方整理成册。

老药农十分欣慰,带着灵汐到田间,详细讲解补骨脂的种植技巧:“补骨脂喜阳,要种在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播种要在清明前后,行距一尺,株距五寸;施肥要用腐熟的农家肥,不能用化肥,否则会影响药效。”灵汐认真记录,还跟着老药农学习采收与炮制,从选籽、晾晒到盐炒、酒蒸,每一个步骤都学得一丝不苟。

老药农还将自己珍藏的“补骨脂秘验方”交给灵汐,其中有“补骨脂配芝麻治脱发”“补骨脂配艾叶治宫寒”等,都是从未外传的秘方。“姑娘,这些方子,我藏了一辈子,现在交给你,我放心。你要好好用它们,帮助更多人,让补骨脂的手艺,一直传下去。”老药农说。灵汐郑重地点头:“大爷您放心,我定不负您的嘱托,让补骨脂的智慧,代代相传。”

四、药钞的“新页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