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杏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皮肤白皙,不见半点白斑。她时常来回春堂帮忙,看着苏九韶给患者涂药,听他讲解医理,渐渐也学会了辨认补骨脂、调配酊剂。“苏先生,我也想跟着您学医,像您一样,用补骨脂酊治好更多人的病。”阿杏捧着一本《补骨脂酊治癜录》,眼神坚定。
苏九韶望着阿杏,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笑着点头,将祖父留下的那方旧帕递给她:“这帕子上的字,你要记牢——‘医道源于生活,归于百姓’。补骨脂酊能‘春风拂雪’,靠的不是书本上的字句,是一双肯观察的眼睛,一双肯实践的手,还有一颗肯为百姓着想的心。”
阿杏接过旧帕,帕子上的补骨脂籽早已干枯,却仿佛还带着当年的温热。她轻轻抚摸着那些蝇头小字,心中暗暗发誓,要把这“春风拂雪”的医道,一代代传下去。
赞诗
淮水之滨药草香,骨脂酊剂治癜忙。
古籍为镜明医理,田野寻真补妙方。
日暖能融肌上雪,阳和可润鬓边霜。
医心恰似春风意,吹遍人间岁月长。
结语
补骨脂酊从《疡医大全》中“春风拂雪”的诗意记载,到苏九韶师徒的临床实践,再到云雾村的黑豆水偏方、北地的桑柴火助疗,最终融入地方医籍,这不仅是一味草药的应用史,更是中国传统医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医道,从来不局限于书本的字句,而是藏在山间的药田、百姓的灶台、医者的指尖——古籍记载的是“理”,民间实践的是“用”,口传心授的是“巧”,三者交织,才织就了传统医学的璀璨锦缎。落霞镇的回春堂依旧灯火通明,补骨脂的香气伴着日光,年复一年地弥漫在街巷间,如同那不曾断绝的医道传承,温暖着每一个被白癜困扰的生命,也照亮了传统医学生生不息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