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豫土脂诫:羊血破气传药规(下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豫土脂诫:羊血破气传药规(下卷)

下卷一:兰英贪凉,生冷伤脾复腰痛

黄河故道的冬,冷得钻骨,麦香村的屋檐下挂着冻红的辣椒串,家家户户的火塘里都烧着麦秸,暖烘烘的热气裹着小米粥的香气。可村西的兰英家,却没这份暖意——刚产后满月的兰英,正捂着腰坐在炕沿上,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旁边的瓷碗里,还剩着小半块没吃完的冻柿子。“兰英,你不是服了李老爹的药,腰不疼了吗?怎么又犯了?”沈砚儒跟着李老爹走进屋,见兰英的脸色苍白,双手按着腰侧,连说话都有气无力。

兰英红着眼圈,声音发颤:“沈先生,俺……俺昨天见炕头放着冻柿子,嘴馋就吃了半个,夜里腰就疼得直打滚,还拉了三次肚子,孩子都没力气喂。”李老爹拿起兰英没吃完的柿子,叹了口气:“傻丫头!俺没跟你说?服补骨脂期间,不光忌羊血,还忌生冷!你刚生完孩子,脾阳本就虚,吃了冻柿子,脾阳更弱,脾养不了肾,肾阳也跟着散了,腰能不疼吗?”

沈砚儒给兰英搭脉,脉象沉迟而滑,比初诊时更弱;看舌苔,苔白腻得像一层薄冰,舌尖还泛着点水湿——这是“肾阳虚兼脾阳虚”的证型,之前兰英产后腰痛,服怀骨脂三钱+杜仲三钱+当归二钱,五日就见好,如今因生冷伤脾,导致脾肾两虚,症状更重了。“得调整方子,”沈砚儒跟李老爹商量,“怀骨脂加至四钱,还得加白术三钱、干姜一钱,白术健脾,干姜温脾阳,脾阳复了,肾阳才能稳住。”

李老爹按方子抓药,特意叮嘱兰英的婆婆:“煎药要用砂锅,别用铁锅;喝药前先喝半碗小米粥,暖暖脾胃;以后别给她吃生冷的,水果得煮热了吃,菜也得炒得烂些。”兰英按法子服药,第一日喝了,就觉得肚子里暖暖的,腹泻止住了;第三日,腰不那么疼了,能坐起来喂孩子;第七日,她能下地做饭,夜里也不用总起夜了。

沈砚儒复诊时,兰英的脉象从沉迟滑变得平缓,舌苔的白腻也消了大半,只剩下薄白苔。“俺再也不敢吃生冷的了,”兰英笑着说,还端出刚熬好的小米粥,“先生,您尝尝,这粥熬得稠,暖身子。”沈砚儒接过粥,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兰英,28岁,产后肾阳虚腰痛,初服怀骨脂三钱+杜仲三钱+当归二钱,五日症减;因食冻柿子(生冷),复发伴腹泻,舌脉示脾肾两虚。复诊予怀骨脂四钱+杜仲三钱+当归二钱+白术三钱+干姜一钱,七日痊愈。注:服补骨脂(温肾药)期间,忌生冷伤脾阳,脾阳不足则肾阳难复,与忌羊血同理,皆为护阳保药效。”他还在旁边画了冻柿子和小米粥的草图,标注“生冷伤阳,温粥护阳”——这些细节,是李老爹从多年接生、治病的经验里总结的,如今落在纸上,让药食禁忌的体系更完整。

下卷二:血类对比,羊血独烈证因由

兰英的病好了,可沈砚儒心里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偏偏是羊血会“破气”?猪血、鸭血就没事吗?他跟李老爹商量,想做个血类对比实验,李老爹一口答应:“俺年轻时也琢磨过,给张大叔服脂时,他喝了猪血羹,腰没复发;给刘大爷服脂时,他喝了鸭血汤,也没事,就是喝羊血的,准出事。你要是做实验,俺帮你找志愿者!”

很快,沈砚儒找了三位症状相似的肾阳虚腰痛患者:村东的周大叔(40岁)、村南的王婶(38岁)、村北的赵大爷(55岁)。三人初服怀骨脂三钱+杜仲三钱,五日都见好,腰不疼了,夜尿也少了。沈砚儒给三人安排了不同的饮食:周大叔每日喝一小碗猪血羹,王婶每日喝一小碗鸭血汤,赵大爷每日喝一小碗羊血汤,其他饮食都按李老爹的规矩来,忌生冷、油腻,观察三日。

第一日,三人都没异常,腰还是好好的;第二日,赵大爷开始说“腰有点发紧”,周大叔和王婶没感觉;第三日,赵大爷的腰痛复发,疼得直扶墙,夜尿又变回三次,舌脉也回到初诊时的沉迟白腻;周大叔和王婶却一切正常,腰不疼,夜尿也没增多,舌脉平稳。

“你看,俺没骗你吧!”李老爹指着赵大爷,“就羊血不行,猪血、鸭血都没事。”沈砚儒追问原因,李老爹想了想,从药铺的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药性口诀》,是他太爷爷传下来的:“上面写着‘羊血咸凉,活血破瘀;猪血咸平,补血润燥;鸭血咸温,补血解毒’——补骨脂是温肾的,要的是‘聚阳’,羊血凉性还破瘀,把聚的阳气散了;猪血、鸭血要么平、要么温,不碍阳气,还能补血,正好帮着补骨脂养肾。”

沈砚儒还找了清虚道长请教,道长从土地庙的书架上取出一本《道藏·动物训》,翻到其中一页:“羊为兑卦,属金,性凉,主肃杀,其血含‘破散之气’;猪为坎卦,属水,性平,主收藏;鸭为离卦,属火,性温,主生发——温肾之药,忌肃杀破散,宜收藏生发,故羊血独忌。”这与中医的性味理论不谋而合,进一步印证了“羊血破气”的特殊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