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太后,老臣有一事相求,还请陛下和娘娘恩准。”
“何事还需要跪着说?你起来吧。”太后问。
“娘娘,如今逆贼已除,天下安定,百姓亦可安居乐业。
而老臣年事已高,老眼昏花,对国家大事已经力不从心,还请陛下,娘娘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高太傅没有起身,仍跪在地上。
大殿之内一片哗然,议论纷纷,众人都没有料想到高太傅会在这个时候请辞。
只有少数的人明白,高太傅如今权势和声望已经盖过所有的人,太后心中已经有了忌惮。
这个时候隐退是最好的选择,如若不然,以后怕是很难有个好的下场。
帝王之心,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太后心里自然知道高太傅是怎么想的,她也不愿意走到那一步。
但是她还要在挽留一下,以免伤了众人的心,也能堵住悠悠众口。
“太傅是大靖的国之重臣,辅佐皇帝多年,为了国家呕心沥血,朝堂之事离不开你,怎可轻易隐退?”
“太后折煞老臣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老臣做的都是分内之事。
如今朝堂之上人才辈出,有能力的年轻人大有人在。
老臣一把年纪了,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颐养天年,还望太后成全!”高太傅郑重叩首。
“哎……既然太傅执意要隐退,哀家若是执意阻拦,倒显得不近人情了。也罢,那就赐你黄金千两,良田千亩,让你安享晚年。”太后重重松了一口气。
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那勇毅侯,你呢,你可想好了要什么赏赐没有?”太后又问勇毅侯。
“臣没有什么要求,臣愿意前往西北边关,抵御外敌,让陛下无忧,让百姓无忧!”勇毅侯回答。
朝堂又一阵哗然,边关苦寒,勇毅侯自请前去,也算是表明了态度。
“好!不愧是勇毅侯,忠心可嘉!哀家和皇帝甚感欣慰!准许你的请求。”
太后脸上这个时候才露出一丝笑意,自此皇帝和她才能真的高枕无忧。
两个在这次平叛中功劳最大的人,都没有要实际的赏赐,那接下来就得真正的赏赐和拉拢一些人了。
“哀家记得这次还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陆知松,还有一个是白羽,宣他们进来。”
李公公听到太后的吩咐,高声宣召:“宣,陆知松,白羽——”
殿外的陆知松和白羽早已等候多时,听见太后召见,不敢怠慢,两人一起走进大殿之中。
“草民陆知松参见陛下太后!”
“草民白羽拜见陛下太后!”
两人跪下。
“起来回话吧。”太后态度亲切。
“谢陛下,谢太后。”
“你们俩在这次平叛中也功不可没,哀家一定要重重赏赐!陆知松,哀家想封你做吏部郎中,你可满意?”
吏部郎中,也是正五品的官职了,多少人一辈子都爬不到这个位置,而太后直接就让陆知松从这个位子做起,可见有多重视。
“太后,草民不能答应!”陆知松回答。
“嘶——”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吏部侍郎都不满意,难不成还想要更高的官职?也太目中无人了!
太湖显然也没想到陆知松会回绝,面上露出不悦,但一瞬即逝:“那你是想要什么官职?”
“草民并不是对太后的赏赐不满意,但是草民受之有愧!草民愿意靠自己,脚踏实地,通过科举走到这大殿之上,为陛下和太后效力。”陆知松回答的不卑不亢。
刚才还颇有微词的人,现在听了陆知松的话,觉得自己真是肤浅了,一个个对陆知松赞不绝口。
太后也是满眼赞许:“你能有这个志向,哀家很是满意,那哀家就不强人所难了,希望明年的科举,你可以脱颖而出。”
“是,谢陛下,谢太后。”陆知松说完退到一边。
白羽的赏赐,除了金银之外,太后还特允许他代表靖国出海,把生意做到更远的地方,并绘制海图。
接着就是其余人的论功行赏。
“太后,还有一人,臣认为也该赏赐,就是陆知松的妻子林霜。
当初在青岩县,就是她捐出家产,帮军中将士和百姓挺过一关,我们才能准时赶赴战场,赢下了关键的一仗!”一直没说话的陆广生站了出来。
“林霜?哀家倒是有印象,就是和白家合作的那位。
想不到她也有如此的眼界和气度,哀家会好好想想责任那么赏赐她的。
今日的事就先到这里,你们先退了吧。”
大殿之外,陆知松追上高太傅和勇毅侯。
“太傅,侯爷,你们,”陆知松欲言又止。
“有些事情你无需多言,我们不说你也能明白,能有这个结局,我们也算没有辜负先皇的嘱托。
以后的事情,就得靠着你们了。”
陆知松便不再多问,跟在两人的后边,一步一步离开皇宫。
*
陆家村中。
陆老汉正在后山,带着村里的人摘辣椒,最近她又研究出了新菜品,辣椒有些供应不上的趋势。
“我的眼睛!翠翠,我的眼睛!快,快,水,水!”宋婆子被辣的跳脚,急的四处找水。
“谁让你没事用手去揉眼睛了,我都告诉你好多次了,你就是不长记性,这下你可长点心吧!”边上陈翠翠一边给她倒水洗眼睛一边埋怨。
“俺也不知道这品种的辣椒有这么辣啊,要是知道,打死也不敢用手去揉眼睛。”宋婆子委屈的说。
“你还能知道个啥?不然你别摘辣椒了,你跟着汉子们去铺路吧。”
“那俺可不去,大石头那么重,累死个人,也不知道好好地修什么路?”
“林霜说了,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这条路,俺们以后也种果树,养兔子,养鱼啥的,出去就方便多了。
这可是大好事!你可别乱说,不然以后这条路不给你走!”陈翠翠没好气的说。
“知道啦,知道啦!俺不过随口一说,你也太当真了!”……
林霜最近几日都留在村子里,县城的商铺已经不用她每日都过去。
她在院子里的桂花树的阴凉处摆上了一张桌子,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在搞什么。
她写的正入神,就听到院子外边吵吵嚷嚷,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