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123章 东晋“弃子存侄”邓攸:"带娃狂魔"的奇幻漂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东晋“弃子存侄”邓攸:"带娃狂魔"的奇幻漂流

《七律?咏东晋名臣邓攸》

羯帐悬河退甲尘,孤轮裂地辗残春。

危枝忍系连心索,挂壁惊窥食禄人。

吴郡潮分清浊楫,晋书云掩去来身。

沧波夜浸寒蟾影,石老苔封旧渍鳞。

一、北方逃难:这位公务员的"地狱开局"

1.官N代的"凡尔赛"童年

邓攸要是活在今天,绝对能在朋友圈搞凡尔赛文学大赛。祖上十二位太守的履历,让他从小听睡前故事都是《论地方治理的108种姿势》。七岁那年跟着老爹视察衙门,小邓攸语出惊人:"爹,这县衙大门还没咱家祠堂气派!"吓得老父亲一把捂住他的嘴——这熊孩子瞎说什么大实话!

不过邓家祖传的学霸基因确实强悍。邓攸二十岁就拿下公务员考试全国前十,分配到河东郡当太守助理。上任第一天就闹笑话:看见百姓献上的新麦,他激动地抓起一把生嚼,结果被麦芒扎得满嘴血泡。老仆人在旁憋笑提醒:"大人,这麦子得磨成面......"

2.洛阳公务员的"躺平"生活

永嘉之乱前的邓攸,堪称古代版"躺平青年"。白天在衙门研究《易经》,下班就和名士们组局"竹林七贤模仿秀"。有次喝嗨了,把官服当抵押物押给酒肆,第二天光着膀子上朝,被同僚戏称"洛阳第一裸官"。直到匈奴骑兵的箭矢射穿他家门匾,这位公子哥才惊觉:原来五石散营造的仙境,挡不住真刀真枪。

3.逃亡路上的"荒野求生"

邓攸的南逃路线,完全可以拍成《晋代人在囧途》大电影。过黄河时遭遇流民哄抢,全家只剩独轮车和半袋麸皮。邓夫人看着车辙印哀叹:"当年出嫁时的十里红妆啊..."邓攸机智接话:"夫人你看,这车辙像不像红毯?"成功把哭戏变喜剧。

在太行山当樵夫的日子,邓攸发明了"砍柴哲学":边砍边给树木讲《道德经》,美其名曰"超度年轮"。结果某天真的引来只通人性的老猿,天天蹲在树梢听他布道——这可能是史上最早的"付费听书"模式。

二、泗水弃子:被后世争论千年的道德选择题

1.绝境中的"饥饿游戏"

建兴四年的泗水河畔,邓攸面临的选择比高考数学压轴题还难。侄子邓绥是被托孤的"政治遗产",亲儿子是血脉延续的"刚需"。追兵的狼嚎声越来越近,邓攸突然想起小时候玩的"孔融让梨",顿时哭笑不得:"让的是梨,可不是儿子啊!"

现代心理学家分析,邓攸此时陷入"电车难题PLUS版":救一个必然导致另一个死亡,而两个都是至亲。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孝经》竹简,发现圣贤书里根本没有"弃子保侄操作指南"。

2.绑在树上的"亲情盲盒"

当邓攸把儿子绑上桑树时,小家伙还以为在玩新型亲子游戏:"爹爹,这次蒙眼捉迷藏要多久呀?"邓攸强忍泪水忽悠:"等月亮变成太阳那么亮..."结果第二天清晨,当地猎户发现孩子时,他正给松鼠讲《诗经》,活脱脱晋代版"泰山人猿"。

这个名场面后来被改编成各种版本:戏剧里增加雷电交加特效,话本里编排狐仙救子情节。最离谱的是明代某地县志记载,那棵桑树后来结出的果子都带人脸图案——建议现代基因专家组团穿越考察。

3.家庭伦理的"蝴蝶效应"

弃子事件引发连锁反应:邓夫人从此患上"幼童PTSD",听到孩子笑声就躲进厨房;侄子邓绥则活成"道德标本",每天晨昏定省比闹钟还准时。有次邓攸感冒咳嗽,邓绥连夜抄写《孝经》祈福,结果把自己熬成肺炎——这波反向尽孝让家庭医生直呼内行。

三、乱世相亲记:当舅舅爱上外甥女

永嘉之乱后的江南烟雨中,邓攸在吴郡太守任上迎来了人生最魔幻的剧本——这位"带娃狂魔"刚因弃子保侄被百姓捧成道德楷模,转眼就上演了一出《晋代雷雨》。

第一幕:续香火引发的"伦理悬疑剧"

年过五旬的邓太守看着空荡荡的后院,终于向生育KPI低头。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BGM中,他豪掷"五铢钱"买了个妙龄小妾。据《晋书》记载,邓大人对这位"江南林妹妹"宠爱有加,甚至忘了问人家户口本——毕竟乱世佳人谁还没点悲惨身世?谁料这姑娘竟是北方战乱中失散的外甥女!

第二幕:认亲现场的"社死时刻"

当小妾含泪背诵家谱时,邓攸的表情堪称古代版"地铁老人看手机":刚在《世说新语》刷完"德行篇"成就,转头就达成"骨科"隐藏剧情。此刻他的心理活动,堪比现代程序员发现约会对象是表妹——还是自己亲手导入数据库的!

第三幕:东晋热搜的"反转再反转"

这出伦理大戏迅速霸榜建康城热搜:“邓太守纳妾竟遇亲外甥”、“论古代DNA检测的重要性”。吃瓜群众分成两派:道德派痛骂"禽兽不如",实务派感叹"造化弄人"。更绝的是《晋中兴书》记载,被救的侄子邓绥后来为伯父守孝三年——不知是报恩还是报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