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卫军来了,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来了。
这一次直接来了三个世袭千户。
原本嚣张的苏怀瑾站在人群后像个小喽啰,吴墨阳就更别说了,直接成了圈外的人。
其余千户和兵总都好几个。
根据大明的《职官志》记载锦衣卫最初设立时共有十四个千户所,到了现在锦衣卫的千户早就不是十四个。
千户虽然多,但锦衣卫却是不咋地了。
光是万历这一朝,锦衣的指挥使已经有六人了。
王伟、刘守有、许茂橓、宋金、王之祯、骆思恭,所以,锦衣卫的排资论辈氛围很浓厚。
在大明前夕,锦衣卫千户一职是皇帝的亲信,非军功者不可担任。
在土木堡之变后,这一批忠心皇帝的千户几乎全军覆没了。
如今的锦衣卫,锦衣卫镇抚司官员主要由兵部推选。
嘉靖以后,选官制度的改变,文臣子孙逐渐进入锦衣卫掌握了锦衣卫的要务。
东厂里能干的档头也是从锦衣卫里掐苗子掐出来的,两大让人闻风丧胆的机构早已百孔千疮了。
东厂稍微好一点,因为东厂的厂公是皇帝身边的人。
东厂的人也来了。
东厂来的人自我介绍的时候姓孙,出自司礼监,全名叫做孙暹。
望着方正化那恭敬的样子,这人在宫里的地位就很高。
至于御史,那是一大堆。
御史一来,高下立显。
除了东厂的孙暹能站在那里不动,其余人都不自觉的让开了一条路。
余令没眼色,连招呼都懒得打,似笑非笑的眼睛盯得几位御史心里发毛。
那眼神如同饿极了的野兽。
他们不来还好,余令可以自欺欺人一下,当作什么都不知道。
如今事情结束,人都来了,这不是把人当傻子么。
无论谁赢,都是他们赢。
望着院子里摆着整整齐齐的无头尸体,众人不由地吸了口凉气。
苏怀瑾想跟余令说些什么,可这个场合他根本就开不了口。
“余大人!”
“别余大人了,我不是什么大人,还好诸位来的及时,没让贼人得逞,若是诸位晚来那么一会儿,嘿嘿……”
余令笑了笑,后面的话没说。
余令觉得官场就是一道考题,这道考题叫做阅读理解。
无论你说的话是阴还是阳,都能各取所需。
带着自己的人走到门口,余令突然回头道:
“诸位大人,我余令这个诸位眼中的阉党办的这件差事可算利索,若觉得利索,记得把我这宅子修一下,我还会来的!”
苏怀瑾深吸一口气,望着余令的背影大声道:
“令哥,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什么不知道最好,这件事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不要去打听,只需要我赢了,我没死,今后还能喝酒就够了!”
余令笑着离开。
原本还想说点什么的余令一句话都不想说了,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他们什么都知道,果然是什么都知道。
余令现在只想睡觉。
脸上带着点点血迹的钱谦益走了出来,众人慌忙围了过去。
不说谄媚的嘘寒问暖,那眉宇间的模样也透着巴结。
先前的时候钱谦益很享受这种场合。
如今,望着这些人,钱谦益突然觉得余令的《论语》读的很好。
我要跟你讲道理,你必须听我讲道理。
回到京城余令住到官驿里。
城里的家不是不能回,余令害怕屋子里有炸药。
住在官驿就很好,学子多,官员多,还有值夜的。
“大家辛苦了,明日咱们上街购物,准备回家!”
有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喜笑颜开,兴奋的有些睡不着,都想着买点什么好。
这些日子轮替着跟人抄家……
大家多多少少捡了些别人不要的。
王不二算着自己手里的钱,算了半天也没算清楚。
不过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跟着令哥来京城了。
怪不得吴秀忠和赵不器说什么都要来了!
这两人实在太有心眼了。
来过一次赚了一次大钱,还要来一次再赚一次钱,天天净想着好事情。
兴奋的议论声随着夜深归于静谧。
余令坐在案前细细地思量着回家先吃什么。
这京城也玩够了,也看够了,哪怕自己努力的去融入……
结果依旧是外人。
在这个新老交替,太子成为皇帝的关键时刻,他朱常洛就是一大块猪肉。
你摸一下,我摸一下,他摸一下,还害怕别人趁机摸一下……
再看看他背在身后的手,亮晶晶的全是油。
猪肉上的膏腴就这么多,他们早就算好了谁可以摸。
自己这个外来户自然是不可以的。
这个时候没有门户之见了,大家自然就一致对外了。
余令捶了捶脑袋,决定不去想这些事情。
“你们都害怕我上桌,其实我根本就不想跟你们坐一个桌,我要自己一个桌子,然后掀你们的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