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忧虑宦官专权会危害国家,向元帝进谏说:“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 元帝虽然觉得萧望之的话有道理,但刚即位不久,不敢轻易做出调整,此事便议论久而不决 。石显等人因此对萧望之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
不久之后,石显等人趁萧望之休假,向元帝上奏萧望之等人谋划罢黜车骑将军史高,离间元帝与许、史两族外戚 。元帝不明就里,让弘恭去调查 。萧望之面对弘恭的询问,坦然答道:“弹劾外戚只是匡正朝纲,不是阴谋。” 然而,弘恭、石显却向元帝歪曲事实,上报说萧望之攻击朝中大臣,企图独揽大权,并建议“谒者召致廷尉” 。元帝不明白“召致廷尉”就是下狱的意思,稀里糊涂地批准了 。
后来元帝发现萧望之被下狱,才意识到自己被欺骗了,他怪责弘恭、石显,两人叩头谢罪后,元帝竟然心软作罢 。元帝本想释放萧望之并复职,石显等却串通史高从中作梗,致使萧望之虽被释放,但革职为民 。数月之后,元帝思念萧望之,再次下诏封萧望之为关内侯,并准备起用他为丞相 。萧望之的儿子萧汲听说元帝要起用父亲,就上书为父亲之前入狱鸣冤 。弘恭、石显趁机在元帝面前竭力诋毁萧望之,说他不服之前的惩罚,是将过错归结到皇帝身上,让元帝下达拘捕令 。萧望之性情刚直,无法忍受再次入狱的羞辱,在家饮鸩自杀 。
元帝得知萧望之自杀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悲痛地喊道:“果然杀吾贤傅!” 他召见石显等人问责,石显等脱下冠帽跪地认罪,但元帝最终还是没有对他们进行严惩 。萧望之的死,是元帝统治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逐渐占据上风,皇权旁落,朝政日益混乱 。
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 。此时的元帝体弱多病,又沉迷于音乐,对朝政逐渐失去了兴趣,便将朝政大权全部委托给石显 。石显大权在握后,更加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他一面讨好元帝,把握人主喜好,欺哄元帝;一面大肆迫害那些敢于反对他的大臣 。太中大夫张猛、御史中丞陈咸、魏郡太守京房、侍诏贾捐之等都先后被石显所害,而见风使舵依附他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皆得宠位 。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西汉王朝的统治逐渐陷入危机。官场腐败成风,卖官鬻爵现象屡见不鲜,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而元帝却对此视而不见,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对石显的专权行为听之任之 。
在对外关系上,元帝时期的汉匈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在经历了长期的内乱后,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逐渐稳定了自己的势力,但北匈奴郅支单于却野心勃勃,企图重新统一匈奴,并对汉朝在西域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
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在没有得到朝廷批准的情况下,果断采取行动,联合西域诸国,率领四万多人的大军,突袭郅支城 。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斩杀郅支单于,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此战不仅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也彰显了汉朝的国威 。然而,甘延寿和陈汤“矫诏出兵”的行为,在朝廷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有人认为他们擅自行动,违反了朝廷的规定,应该受到惩罚;也有人认为他们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得到嘉奖 。元帝最终权衡利弊,决定嘉奖陈汤,封他为关内侯 。
郅支单于被消灭后,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对汉朝的强大感到畏惧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再次入朝,向元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希望能成为汉朝的女婿,以巩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 。元帝欣然应允,决定从宫中挑选一名女子赐给呼韩邪单于 。
王昭君,这位出身贫寒却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女子,就这样走进了历史的舞台 。她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被画得丑陋,一直得不到元帝的宠幸 。当听说朝廷要挑选宫女与匈奴和亲时,王昭君毅然主动请行 。在临行前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元帝第一次见到了王昭君,她丰容靓妆,光彩照人,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元帝不禁大为震惊,心中懊悔不已,很想把她留下,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 。
王昭君出塞后,为汉匈之间的和平友好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带去了汉朝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匈奴的发展,也使得汉匈之间长期保持着和平的局面 。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意即边境安宁之意 。
然而,就在这看似和平的表象下,西汉王朝的内部矛盾却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社会动荡不安 。元帝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社会矛盾,如多次开府库、免租赋、徭役,将一些国有的江、海、泽、园池免租借给贫民等,但这些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竟宁元年五月壬辰日(前33年7月6日),汉元帝刘奭病逝于未央宫,终年42岁 。他在位16年,这16年里,他试图以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推行仁政,却因自己的优柔寡断和对宦官的过度信任,导致朝政混乱,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西汉王朝在他的统治下逐渐走向衰落 。
元帝去世后,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 。汉成帝即位后,更加昏庸无能,沉迷于酒色,将朝政大权交给外戚,导致外戚势力日益膨胀,西汉王朝的统治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刘奭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他以艺术家之心行帝王之事,虽在文化与外交上有所建树,但终究无法挽回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命运 。他的故事,成为了西汉历史上的一段悲歌,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