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军事上的失利,司马聃心急如焚。他多次召开军事会议,与大臣们商讨应对之策,但由于东晋军队战斗力不足,且内部缺乏统一指挥,始终无法扭转战局。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司马聃命豫州刺史谢万和北中郎将郗昙共同进攻前燕。然而,郗昙因病退守彭城,谢万见状惊慌失措,导致军队溃败,许昌、颍川、谯郡、沛郡等城池相继被前燕攻占。
四、英年早逝:谥号背后的无奈与唏嘘
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中,司马聃日夜操劳,身心俱疲。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丁巳日,年仅19岁的司马聃突然病重,最终在显阳殿驾崩。他的离世,让东晋朝廷陷入了悲痛之中,也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王朝失去了一位年轻的君主。
司马聃死后,谥号“穆皇帝”。“穆”字在谥法中有“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之意,这既是对他短暂一生试图有所作为的肯定,也暗含着对他未能改变东晋困局的惋惜。他的一生,从懵懂幼主到努力亲政,始终在权臣的阴影下艰难前行,虽有治国之志,却因时局动荡、权臣掣肘而难以施展抱负。
司马聃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而东晋的命运,也在他之后继续走向更加黑暗的深渊,等待着下一位君主去续写那充满无奈与挣扎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