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北地太守毛雍占领赵氏坞反叛,东平公姚绍奉命讨伐,将毛雍擒获 。镇守李闰的姚宣,被参军韦宗说服放弃李闰,跑去占据邢望 。羌人趁机占据了李闰,姚绍又率军将羌人击败 。姚宣自知犯错,向姚绍认罪,姚绍历数他的罪状后,将他杀死 。
与此同时,并州、定阳、贰城数万胡人也占据平阳,推举匈奴人曹弘为大单于,随后攻击立义将军姚成都驻守的匈奴堡 。征东将军姚懿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在平阳将曹弘的军队击溃,俘获了首领曹弘,并将他送往长安 。之后,姚懿迁徙胡人部落豪强一万五千户到雍州居住 。
在平定国内叛乱的同时,姚泓还要应对来自外部的侵略 。仇池公杨盛趁后秦国内局势动荡之际,率军攻占祁山,活捉了后秦建节将军王总,随后又率军逼近秦州 。姚泓派遣后将军姚平率领军队救援,等姚平赶到时,杨盛已经撤走 。姚嵩和姚平赶忙追击,一直到竹岭才追赶上杨盛 。姚赞统率陇西太守姚秦都、略阳太守王焕也率领禁卫士兵奔赴而来 。然而,当姚赞的后路军赶到清水时,姚嵩已经被杨盛打败,姚秦都、王焕等人都先后战死 。姚赞一路追赶到秦州,而杨盛已经退到仇池 。
此时,大夏皇帝赫连勃勃也趁机发难 。他率领军队攻陷阴密,将俘虏的五千士兵全部坑杀 。秦州刺史姚军都怒瞪双眸,大声历数赫连勃勃的残忍罪行,表示绝不向他屈服,最终被赫连勃勃杀害 。此后,赫连勃勃又率兵攻击雍州,岭北一带散居的民户都纷纷逃到五将山避祸 。后秦征北将军姚恢放弃安定郡,率领五千户民众逃奔新平 。安定民众胡俨、华韬等趁机聚众反抗姚恢,杀死立节将军弥姐成、建武将军裴岐 。姚恢最后孤身一人返回长安 。镇西将军姚谌也放弃所镇守的地方向东逃走,赫连勃勃于是成功占据雍州 。
面对赫连勃勃的进攻,姚泓派遣姚绍同征虏将军尹昭、镇军将军姚洽等人率领步骑兵五万征讨 。姚恢也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作为后援 。大军驻扎在横水,赫连勃勃退守安定 。胡俨关闭城门拒守,将城内的数千鲜卑人通通斩杀,之后率安定城向姚绍投降 。姚绍率领军队紧逼赫连勃勃,双方在马鞍坂交战,姚绍将赫连勃勃击败,并一路追击到朝那 。眼见实在追击不上,姚绍才撤回 。
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姚泓展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 。他深知,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才能稳定局势 。他一方面坚决镇压叛乱,另一方面对愿意归降的势力给予宽大处理 。他还注重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然而,后秦的国力在长期的战乱中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姚泓的努力只能暂时缓解危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后秦的命运 。
四、刘裕北伐:抵抗无力,兄弟反叛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东晋太尉刘裕终于发动了北伐后秦的战争 。刘裕是一位极具野心和军事才能的政治家,他渴望通过北伐,消灭北方的割据政权,扩大东晋的版图,进而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威望和地位 。他精心策划了战略部署,兵分多路,向北挺进 。
东晋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漆丘、项城、仓垣等地 。东平公姚绍向姚泓提议,迁徙安定的居民到京畿,以增强京城的防御力量 。左仆射梁喜则反对这条意见,他认为不应该在危难没出现之前就先削弱自己 。姚泓权衡再三,最终听从了梁喜的意见 。吏部郎懿横则偷偷向姚泓进言,如果迁徙广平民众到京畿,这些人很容易被姚恢利用,不如只召姚恢一人回来 。姚泓认为,如果姚恢有谋反之心的话,召他回来会加剧祸乱,便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
东晋军队很快到达成皋,驻守在洛阳的征南将军姚洸派人前往长安求援 。姚泓派遣越骑校尉阎生、武卫将军姚益男率万余人增援,之后又派征东将军姚懿率军屯驻陕津,声援洛阳 。然而,姚洸分兵出城防守洛阳周边各地,却被东晋军队逐一击破,部将赵玄等人战死 。不久后,东晋军队抵达洛阳城下,姚洸十分害怕,便直接向东晋军队投降 。援军阎生和姚益男二人,此时才赶到新安和湖城,听说洛阳被攻克后,就直接在原地驻扎 。
就在姚泓全力抵抗东晋军队的时候,他的兄弟也开始反叛 。太原公姚懿接受司马孙畅的意见,联合羌人发动叛乱,企图自立为帝 。姚泓听闻后,立即召见姚绍等人在朝堂中秘密商量对策 。姚绍认为,姚懿谋反肯定是他的司马孙畅主使,应当派遣使者将孙畅征召而来,如果孙畅不来就讨伐他 。姚泓觉得姚绍说的有道理,便派遣姚赞及冠军司马国璠、建义蛇玄屯陕津,武卫姚驴屯潼关 。最终,姚懿兵败被俘,姚泓将其囚禁,并处死了他的司马孙畅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