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祭祀炎黄二帝大典结束了一个礼拜后,周剑锋给后勤部下达了一个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命令:“从现在开始到九月之前,至少制作五十万套军棉衣棉裤,并要保证人在零下四十度,人不会有生命危险,不会冻死。”
这让后勤部部长王大拿满腹疑惑,他连忙打电话向周剑锋确认。
“元帅,我国地处南洋,全国气温在二十度以上,完全不需要棉衣棉裤啊!现在,军队的兄弟们都是穿单薄短袖军衣和长袖薄军衣,元帅你这是为什么?”
周剑锋没有为王大拿解释,因为朝鲜半岛要起风了,为表前世的遗憾,自己来到这世界,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抗美援朝的战争走向,让那些为华夏民族奋战在前的英雄,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随后,他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大拿,你这老小子怎么这么多问题,执行命令就是,哪来这么多废话!”
王大拿攥着电话不知所措,只能重重叹口气,喉结上下滚动,最终只挤出一句:“明白,元帅!”
周剑锋挂断电话后,靠在宽大的办公椅上,右食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向窗外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仿佛能看见朝鲜半岛即将掀起的风云,而他却早已了然胸。
就在这时,情报人员匆匆走进办公室,神色紧张地报告:“元帅,刚刚收到情报,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有了新动向,似乎有大规模增兵的迹象。”
周剑锋眼神一凛,坐直了身体,“我料到了,让情报部门继续密切监视,把目前掌握的所有情报都汇总给我。”
“是!……”情报人员领命而去。
周剑锋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紧紧锁定在朝鲜半岛上。他清楚,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看向窗外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朝鲜半岛即将掀起战争云,而这一次,他决心不再让历史重蹈覆辙。
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剑锋不仅关注着棉衣的制作进度,还不断调兵遣将,加强边境的防御部署。
6月初,元帅府的会议室里,所有炎黄军高级将领们齐聚一堂。周剑锋站在会议桌的尽头,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停在了国防部长梁一刀的身上。
“元帅,我们接到后勤部的通知,听说你要制作五十万套军棉衣棉裤。这确实让人困惑。”
梁一刀又率先开口:“元帅,我国地处南洋,气候炎热,军队目前的装备完全适应当前的环境。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棉衣?这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可能引发士气问题。”
周剑锋微微一笑,平静而坚定的回岩:“老刀,我知道你们和底下十几万兄弟们都有疑问。但我要大家明白,战争的形势是多变的。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和平,而要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
“可是,总统,”另一位将领插话道,“即使有战争,也不太可能在寒冷的地区进行。我们的军队并不需要这些棉衣。”
周剑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也不解释:“战争的形式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们要做的,是确保我们的士兵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生存下来,都能战斗到底。这些棉衣,是我们对战土们的承诺,是我们对他们生命的保障。”
会议室内,将领们的讨论愈发激烈。有人支持周剑的决定,认为这是未雨绸缪;有人则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浪费资源。
“元帅,我们完全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生产这些棉衣。现在就制作五十万套,实在过于仓促。”行政部长郑强提出拆中办法。
周剑锋还摇了摇头:“战争不会给我们准备的时间。我们必须提前做好一切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占据主动。”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决定说出真相:“据情报部门来报,6月25日朝鲜半岛可能会爆发内战,美国有意出兵,帮助南韩军队进攻北朝鲜。
一旦美军介入,战争局势极有可能失控,战火很可能会烧到我们老家的边境。而朝鲜冬季寒冷,零下四十度是常有的事,老家的战士若要入朝作战,棉衣就是他们生存和战斗的保障。”
将领们听后,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
而以前是远征军的国军军官,立马站出来反对:“元帅!这是为什么?难道当年在大陆上,共军杀了我们这么多兄弟!现在还要去帮助他们,我们不服!”
“放肆!”
周剑锋怒目圆睁,厉声喝道:“国难当前,还提过去的恩怨!如今美军一旦控制朝鲜半岛,对我们老家边境将是巨大威胁,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不懂吗?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不论过去有何分歧,在此刻都应放下,一致对外,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那些军官被周剑锋的气势震慑,低下头,不敢再言语。
周剑锋缓和了下语气,继续说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国家大义面前,个人恩怨微不足道。帮助他们,就是为了守护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家园,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受外敌欺凌。”
片刻后,国防部长梁一刀率先站起来表态:“元帅深谋远虑,是我们目光短浅了,我支持元帅制作棉衣的计划。”其他将领也纷纷表态支持。
周剑锋点点头,“接下来,大家要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后勤部赶紧联系王博文的织衣厂,让他按照我的要求,加快棉衣制作进度,各部队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众将领齐声应道:“是!元帅!”随后,他们各自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