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 第186章 银元推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襄平城内,一群来自大宋的丝绸商人正忙碌着。他们在城中租了一处宽敞的货栈,将一箱箱精美的丝绸堆得整整齐齐。这些丝绸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质地柔软,是大宋丝绸的上品。然而,在大宋商人眼中,襄平实在不怎么样。

一位大宋丝绸商在与同行的交流中,不禁感慨道:“襄平之地,虽为大雍京师,然其繁华远不及我大宋之汴京、临安。街市虽有,却多为土木之屋,不及我大宋之楼宇高耸;商贾虽众,然其货物流通,远不及我大宋之便捷。至于民众之富庶,亦难与我大宋相比。”

就在大宋丝绸商人们感慨襄平的不足时,货栈外传来了一阵嘈杂声。原来,一群襄平当地的富商和贵族被货栈里精美的丝绸吸引,纷纷前来观看和购买。

一位穿着华丽长袍的中年富商走进货栈,他的眼神被一匹绣有凤凰图案的丝绸吸引住了。他轻轻抚摸着丝绸,赞叹道:“这丝绸真是精美绝伦,摸起来又软又滑,图案也栩栩如生!”

旁边一位年轻的贵族也凑过来,仔细端详着丝绸的质地和图案。

大宋的丝绸商们见状,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一位商人微笑着说道:“各位,这是我们大宋的上等丝绸,都是从江南运来的。这匹丝绸是用最好的蚕丝织成的,图案是手工绣的,非常精美。您要是喜欢,可以多挑几匹,价格公道得很。”

中年富商点了点头,说道:“这丝绸确实不错,我很喜欢。我要买几匹,回去给家里的夫人和女儿做几件新衣。”

中年富商一边挑选,一边问道:“你们这丝绸是从大宋运过来的,路途遥远,可不容易啊。这价格……”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宋商人打断了:“您放心,价格绝对公道。这匹绣凤凰的丝绸,因为手工绣花的工艺复杂,一匹定价为五十两银子,不过绝对物有所值。其他的普通丝绸,一匹二十两银子,像这种带有简单图案的,一匹三十两银子。我们大宋商人讲究诚信,不会哄抬物价。”

年轻贵族听了价格后,微微点头:“这个价格还算合理。我听说大宋的丝绸在各地都很有名,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伦。那我就选这几匹吧,一共是……”他算了算,“一共是九匹,绣凤凰的两匹,简单图案的三匹,普通丝绸四匹,一共是一百七十两银子。”

大宋商人连忙点头:“没错,您算得真清楚。您要是现在就付钱,我可以给您打个九折,算下来就是一百五十三两银子。”

年轻贵族从怀中取出一个大钱袋,从中取出几枚闪着银光的银元,说道:“这是手大雍最近开始推行新币银元,这银元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我正好带了一些,就用它来付账吧。”

大宋商人接过银元,仔细端详着这些闪着银光的圆币,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种货币。他好奇地问道:“这位郎君,这银元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年轻贵族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大雍最近开始推行的新币——银元。每一枚银元的价值等同于一贯钱,而且这种货币制作精良,携带方便,不像银两那样容易损坏,也不用每次都称重,交易起来非常便捷。”

大宋商人听了,不禁有些惊讶,他翻转着银元,看到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说道:“这银元的做工确实不错,看起来很精致。那我怎么知道它到底值不值一两银子呢?”

年轻贵族说道:“阁下走南闯北,想必见过的各种银钱数不胜数,自然知道辨别真假的重要性。这银元虽然新,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每一枚银元上都刻有大雍官府的印记和防伪标识,而且重量和成色都有严格的标准。官府为了推广这种货币,还专门让银行进行兑换,您可以随时拿碎银去银行很兑换成银元。”

年轻贵族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秤,说道:“这银元的重量是一两,您可以称一称,看看是否准确。而且,每一枚银元的成色都是九成九,您可以用银针试一试,看看是否纯正。”

大宋商人接过小秤,仔细称了称手中的银元,发现每一枚的重量都是一两,分毫不差。他又用银针在银元上轻轻划了一下,发现银元的成色确实很好,没有掺杂其他杂质。他点了点头,说道:“这银元的重量和成色都没问题。”

年轻贵族又说道:“而且,大雍官府为了推广银元,还规定了银元的使用范围和兑换政策。在大雍境内,银元可以用于任何交易,官府也会定期检查银元的流通情况,确保其价值稳定。”

大宋商人接过银元,数了数,确认无误后,说道:“好,正好是这个数。多谢公子惠顾,您选的这几匹丝绸都是上好的,回去一定会让您家里的长辈和夫人喜欢的。”

一旁的中年富商也选好了两匹丝绸,一匹绣有简单图案的,一匹普通的。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露出几块碎银,说道:“我用这些碎银来付账吧。”大宋商人点了点头,说道:“好的,您一共买了两匹丝绸,绣有简单图案的那匹三十两,普通丝绸那匹二十两,一共是五十两银子。”中年富商拿起一块较大的碎银,递给大宋商人,说道:“这块大概有三十两左右,剩下的二十两,我再用这些小块碎银凑齐。”大宋商人接过碎银,拿出一个小秤,仔细称了称。他先称了那块大碎银,发现确实有三十两,然后又依次称了剩下的几块小碎银,加起来正好是二十两。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正好五十两,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