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蓉终于露出笑模样。
"也是,横竖四九城离这儿就几个钟头的脚程。
到时候想回来了,你骑自行车送我回来也不耽误什么事。"
"可不嘛!"徐庶已经麻利地捆起被褥,"来,先把冬衣收拾出来。"
母子俩忙活到日头西斜。
其实要带的东西不多,无非是几件体面衣裳、两床厚被。
李秀蓉执意要把半缸玉米面分给隔壁张婶,徐庶知道这是母亲在跟生活了半辈子的村子告别,也没有阻止。
虽说徐家村距离四九城不远,但估计之后,要是没有什么事情,李秀蓉应该是不会回来的。
估计到时候也就是徐庶回来的时候会住两天,这些粮食要是不分了,也会直接放坏了,那样就太可惜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秀蓉吃过早饭后,就拉着徐庶去了村长徐峰家。
徐峰正在院里劈柴,听说他们要进城,柴刀"咣当"掉在地上。
"秀蓉,你这说走就走啊?"徐峰用汗巾抹了把脸。
"放心,你家的地我亲自盯着,收成也会平均给大家的。
你以后就好好在城里跟着小庶享福。"
转到王爷爷家时,老人正佝偻着腰在菜园除草。
听说要把整片菜畦送他,老人枯瘦的手直发抖。
"这...这怎么使得..."
"您老就收着吧。"李秀蓉突然觉得鼻头发酸。
吃过午饭,徐庶蹬着自行车,后座上载着母亲李秀蓉,车架上挂着几个包袱,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四九城。
远远望见那座熟悉的四合院,李秀蓉的心境与上次来时已截然不同。
这一回,她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要在这里扎根,开始新的生活。
想到这儿,她攥紧了儿子的衣角,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走进院子,几个正在择菜的大妈和纳鞋底的小媳妇抬头打量着她,虽不认识,却莫名觉得眼熟。
徐庶笑呵呵地挨个介绍:“这是我妈李秀蓉,往后就住这儿了。”
一听是徐庶的母亲,众人脸上的警惕顿时消散,纷纷热情招呼。
“哎哟,原来是徐家婶子!”
“以后咱们可就是邻居了!”
寒暄几句后,母子俩终于回到自家门前。
徐庶掏出钥匙,“咔哒”一声打开锁。
顺手递给母亲一把:“妈,这是您的钥匙。”
推门进屋,李秀蓉环顾四周,崭新的家具、干净的墙面。
虽比不上老家宽敞,却处处透着温馨。
她轻轻抚过桌面,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妈,您先收拾您的房间,我去归置我的东西。”
徐庶说着,拎着包袱进了里屋。
原以为东西不多,可真正收拾起来,才发现零零碎碎的物件竟铺了一地。
母子俩忙活了一下午,才总算把衣物、被褥、锅碗瓢盆都归置妥当。
“还缺些日用品,明天再去买吧。”
徐庶擦了擦汗,看了眼天色。
“妈,今晚咱们不在家吃了,直接去全聚德,为你接风洗尘。”
六点半,四合院里渐渐热闹起来,上班的人陆续回来。
徐庶带着母亲在中院和邻居们闲聊。
他虽不想母亲和这些人走得太近,但毕竟往后要同住一个屋檐下,该有的礼节不能少。
再说了,母亲想和谁交朋友,那是她的自由。
正说着,徐华几人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徐庶招呼道:“华子,去隔壁叫上海涛、海天他们,还有刘奶奶,咱们今晚去全聚德吃烤鸭!”
不一会儿,八个人聚齐,四辆自行车浩浩荡荡地出发,在街坊们艳羡的目光中驶向全聚德。
进了店,徐庶大手一挥。
“三只烤鸭,再加芥末鸭掌、火燎鸭心、烩鸭四宝、雀巢鸭宝、芝麻鸭方、烩乌鱼蛋汤!”
李秀蓉看着满桌子的肉菜,有些心疼。
但想到儿子如今的本事,又见在座的几个年轻人都是他的至交好友,便也释然了。
因着明天还要去街道办落实工作,众人默契地没喝酒,但这顿饭依旧吃得尽兴。
就连刘奶奶都多夹了几筷子,笑眯眯地说:“这鸭肉啊,就是香!”
走出全聚德,夜风微凉,满天星斗闪烁。
众人推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往家走,一路上说说笑笑。
经过今晚,李秀蓉对徐华几人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也知道了隔壁院子的情况。
这让她心里踏实不少,往后若是在这边住得不顺心,还能去隔壁串串门,总归不会孤单。
夜色渐深,徐庶一行人骑着自行车回到四合院。
人还未进院门,烤鸭的香气便已飘了进去,混着油脂的焦香和果木的烟熏味,勾得人直咽口水。
院里的住户们闻着味儿探出头来,却没人敢上前搭话。
就连往日最嚣张的棒梗,此刻也只能缩在自家门槛上。
拼命吸着空气中残留的香气,幻想着能尝上一口。
没办法,贾家昔日的几座靠山早已轰然倒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