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济世堂的堂主活神仙柳宗平亲自向姜震等人传授了逢春功之后,又过了两月时间,目前为止并没有传来谁成功修炼出来了逢春功的气机。
一众少年被抹掉了性子,有的人自觉自己并非是修行这逢春功的料子,所以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了一开始的积极劲。
姜震每日除了完成堂内工作,每晚仍旧练习刘管家传授的纳身拳,早晚感应逢春功的气机。纳身拳的效果也并不明显,但是比起姜震刚刚加入之时那稍显羸弱的身材倒还是有了一点进步。姜震身材拔高了一点,身材也稍微强壮了一些,不再是之前那般瘦小。
姜震趁着偶尔刘管家的指点将纳身拳摸得了一点要领,进步倒是不少,不再是初学那样的外行人把式。
半年后。
同期加入济世堂的李黑李云两兄弟,没想到却成了姜震身边,最先领悟到逢春功气机的人。
就算如此,两人先后各自花费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才领悟出气机。倒是在药堂学徒之间,有人仅仅月余便入门了逢春功,这些学徒的家庭背景完全不是姜震和李黑李云这些乡下人出身,大多都来自宁安县县城里的稍稍富裕的家庭。
姜震对此并不气馁,坚信勤能补拙,大半年时间过去可仍旧丝毫没有任何进展。就连之前指点传授姜震纳身拳的刘管家最近都略显失望,觉得姜震并非是个习武的好苗子。
纳身,养气,不过是习武之人的第一步,然而无数人不得不承认就这入门的第一步终究会淘汰掉不少平庸之人。
又是一日,日落月升。
姜震躺在床上五心向天,按照逢春功功法感应气机。夜已至深,房间里此起彼伏的熟睡的呼吸声微弱响起,姜震内心愈发烦闷。
姜震像一条灵活的鱼一样,迅速地从床上翻身而起,然后轻轻地推开门,走出了房间。他的脚步轻盈,仿佛生怕惊醒了这宁静的夜晚。
院子里,月光如水洒在地上,形成了一片银白的世界。姜震站在这片月色之中,感受着夜晚的微凉。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呼吸,然后开始摆起架势,准备练习纳身拳。
纳身拳是普通的拳法,仅仅能够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姜震对这种拳法充满了期待,他希望通过不断地练习,能够掌握其中的精髓。
他的动作一开始还有些生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拳法的节奏。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越来越流畅,越来越自然,就像是在跳一场优美的舞蹈。
一遍又一遍,姜震不断地重复着纳身拳的动作,他的汗水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他的呼吸也变得越来越平稳,越来越深沉,仿佛与这夜晚的空气融为一体。
渐渐地,姜震的拳法开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动作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他的每一拳、每一脚都蕴含着力量,却又不失优雅。
姜震的进步让他自己都感到惊讶,他仿佛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完全沉浸在了纳身拳的世界里。他的拳法越来越像刘管家,那半分拳风已经若隐若现。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纳身拳,姜震终于感到精疲力竭,他像一摊烂泥一样,毫无顾忌地瘫倒在那冰冷的石板上。尽管身体和心灵都已经疲惫不堪,但他的内心却渐渐平静下来。
姜震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念叨着:“凝神静气!”他知道,此刻正是修炼逢春功的绝佳时机心情也不如之前郁郁闷闷。于是,他紧闭双眼,调整呼吸,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体内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姜震的心境愈发空灵,仿佛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突然,他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的气息,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从天而降,轻轻地落在了他的头顶。
这股气息虽然极其微弱,甚至可以说是微不可察,但姜震却能够异常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这股气息宛如一股清泉,悄然无声地渗透进他的身体,然后顺着他体内的经络,如同涓涓细流一般,缓缓地游走在他的四肢百骸之间。
姜震心中一阵狂喜,他终于成功了!这意味着他并不是一个无法习武的废物,他也能够像其他人一样,感受到气机的流动。
“哈哈,我终于感应到了气机!”姜震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少年心性的他,难以抑制内心澎湃的喜悦之情。
然而,姜震并没有被这小小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深知“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于是,他决定趁热打铁,继续修炼。
他再次按照逢春功的行功方法,去感应那股微弱的气机。一次、两次、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姜震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越来越多的气机,从最初如蚕丝般的微弱感觉,逐渐变得越来越强烈。就像是春天里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些气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经由姜震的百汇穴,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全身,让他的头脑也变得越来越清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