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的电话像一枚引信,瞬间点燃了深夜的寂静。
她的声音穿过听筒,带着从未有过的惊恐和尖厉。
“苏晚!你快上网看!出大事了!有人在搞你!”
苏晚点开那个链接,手指在冰冷的屏幕上划过。
所谓的“调色盘”做得极其专业,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刻刀,企图将《远航者》剥皮拆骨。
她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冻结。
“这是冲着你来的,也是冲着‘远航者基金’来的。”
顾沉从她身后拿过手机,快速扫完内容,眼神冷得像冬夜的湖面。
他没有去看那些所谓的证据,而是直接点开了发布者的账号信息。
新注册的匿名账号,IP地址经过了十几层跳转,最终指向东欧。
“他们想用舆论杀了我。”苏晚的声音很轻,却带着金属摩擦的质感。
“那就让舆论看看,你是怎么站起来的。”顾沉把手机放回她手里。
书房里,苏晚没有开灯。
她走到那排顶天立地的书柜前,拉开最下面的一个抽屉。
一叠又一叠厚厚的稿纸,码放得整整齐齐。
从最早的几页零散构思,到几十万字的手写初稿,再到打印出来、用红笔改的密密麻麻的N个版本。
这些泛黄的、卷边的纸张,记录了一个宇宙从混沌到诞生的全部轨迹。
苏晚拿出手机,没有开闪光灯。
她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城市微光,拍下了一张照片。
那堆积如山的稿纸,在黑暗中像一座沉默的山峰。
她什么文字都没有配,直接点击了发送。
这条微博在凌晨发布,像一颗投入深海的石子,没有立刻激起巨浪。
可当太阳升起,整个网络都看到了这座“山”。
“卧槽!这是什么?苏导家的废品回收站吗?”
“楼上的你瞎吗!这是《远航者》的手稿!我看到了‘卡莱尔’和‘伊甸园’的字样!这他妈得有几百万字吧!”
“真正的创作,流淌在汗水和笔尖上,而不是在几张截图的对比里。我信苏导。”
“黑子们出来走两步?你们家主子写小说是用嘴写的吗?拿得出这种东西吗?”
舆论的风向,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偏转。
那篇看似“铁证如山”的抄袭长文,在这座手稿山峰面前,显得无比单薄可笑。
与此同时,电影院里正在上演着另一场战争。
首周票房出炉。
《远航者》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但《山那边的孩子》的口碑和上座率却一路逆跌。
进入第二周,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
《山那边的孩子》的单日票房,开始反超《远航者》。
这部没有任何宏大特效,全靠一个演员的灵魂和一群孩子的真心撑起来的文艺片,凭借着观众最朴素的口口相传,硬生生成了一匹年度最大的黑马。
“逆袭了!苏导!顾老师的票房逆袭了!”
李姐冲进苏晚家,脸上的兴奋压都压不住。
她手里的平板上,实时票房数据红得刺眼。
“现在网上都疯了!影院里全是刚看完《山那边的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然后扭头就去买《远航者》票的人!还有看完《远航者》出来,说要去看看顾老师在山里受了什么苦的!”
“这叫‘夫妻联票’!你们俩现在是行走的印钞机!”
顾沉和苏晚正在微博上互动。
顾沉发了一张《远航者》的电影票根:“仰望星空,震撼。苏导牛逼。”
苏晚紧跟着发了一张《山那边的孩子》的票根,纸巾还放在票根旁边:“脚踏实地,感动。顾老师封神。”
#模范夫妻的打Call方式#这个话题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
“他们的水军攻势,被我们的票房给冲垮了。”顾沉放下手机,给苏晚倒了杯水。
苏晚点点头,她知道这只是第一回合。
“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打掉一个苏晚,就能威慑住所有想通过‘远航者基金’寻求帮助的人。”
她拨通了王姐的电话。
“王姐,是时候了。”
三天后,“远航者基金”联合华影集团、墨子科技以及国内十几家头部影视公司,共同发起了“华夏原创保护联盟”。
联盟宣布,将建立国内第一个反盗版悬赏基金,并投入巨资,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流程版权追溯系统。
“我们要用科技,来对抗科技。”苏晚在联盟成立的发布会上,面对无数镜头,平静地宣布。
“每一部作品从诞生的第一个字开始,它的基因就会被记录下来,不可篡改,全球可查。我们要让那些躲在阴沟里的老鼠,无所遁形。”
这场发布会,像一封战书,直接递到了那个“数字海盗帝国”的面前。
而顾沉,则接到了央视《面对面》栏目的专访邀请。
演播室里,主持人问得直接:“顾沉老师,您和苏导的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似乎也引来了不少非议。您怎么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