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59章 雪落屠苏里的年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五十九章.雪落屠苏里的年痕

第一章 檐雪初融,桃符新启

云麓山的腊月总带着绵密的情意。煜明推开柴门时,檐角垂落的冰棱正滴着融雪,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坑洼。远处的山峦还覆着残雪,像宣纸上未干的淡墨,而山坳里的梅树已攒了满枝花苞,透着凉意的暗香正顺着风溜进院子。

"煜明兄,看我带了什么!"子墨的声音从竹径传来,肩上的布囊被压得鼓鼓囊囊,鬓角还沾着几片未化的雪花,"镇上的李师傅今年做了新样的桃符,刻着狻猊衔穗,你瞧这刀法,比去年的秦琼尉迟恭更见灵动。"

煜明接过桃符,桃木的纹理里还渗着松烟墨香,那对狻猊果然雕得栩栩如生,爪下的稻穗纹路细如发丝。忽然想起昨夜写的五律:"瑞雪迎年至,屠苏暖巷深。桃符添旧户,腊味绕寒林。"眼前的桃符恰如诗中意象,只是这"腊味绕寒林",倒让他想起后山晾晒的腊肠,此刻该被雪水浸得油光发亮了。

"你闻这味,"子墨耸了耸鼻子,指向厨房的方向,"伯母定是在熬屠苏酒了。去年那坛加了肉桂的,喝下去整个胸腔都暖烘烘的,像把春天含在嘴里。"话音未落,果然见母亲端着陶瓮出来,瓮口飘着八角与陈皮的复合香气,与檐角的梅香绞在一起,织成腊月特有的气息。

第二章 墟市灯繁,归客步急

午后雪霁,两人踩着半融的雪粒去镇上赶集。路过溪桥时,见几个孩童正围着竹筐放花炮,引线"嗞啦"作响的瞬间,炸开的火星溅在雪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金。煜明忽然驻足,想起五律里"童稚燃花炮,高堂备馔金"——方才母亲在厨房剁馅的声响,可不就是"备馔金"的前奏?

镇子上早已张灯结彩,行香子词里的"市街灯灿,年货盈廊"在此刻活了过来。卖糖瓜的老汉敲着铜锣,糖丝在冬日的阳光下拉出透明的弧线;写春联的先生案头堆着红纸,墨汁未干的"福"字被风吹得簌簌作响;还有那挂在竹竿上的腊鱼腊肉,在檐下晃悠着,油星子滴在青石板上,凝成琥珀色的斑点。

"你看那盏走马灯,"子墨指着街角的摊位,灯影里转动的竟是《西游记》的人物,"去年我们买的是嫦娥奔月,今年倒换了孙猴子。"说着便去掏钱,灯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得那双眼睛像落了星子。煜明忽然想起临江仙里"巷街传笑语,归客步匆忙",眼前这熙攘的人群中,该有多少人是揣着乡愁奔往家的方向?

第三章 寒梅映雪,慈母倚门

傍晚时分,两人背着年货往回走。路过村口的老梅树时,子墨忽然停步,从画囊里取出速写本:"你瞧这梅枝横斜的样子,像不像'寒梅点点唤年香'?尤其是枝头的雪,把花瓣衬得更白了,倒像是用羊毫蘸了白粉,轻轻点上去的。"

煜明抬头望去,夕阳正从梅枝缝隙间漏下来,给积雪的花瓣镀上一层金边。记忆中某个相似的黄昏,母亲也是这样站在门口,望着他放学归来的方向。临江仙里的"慈母倚门期子至"忽然有了温度,仿佛看见母亲鬓角的白发在风雪中微颤,手里还攥着刚蒸好的年糕。

"去年此时,我还在塞北从军,"子墨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除夕那晚守夜,望着帐篷外的朔风卷雪,忽然就想起母亲腌的腊肉。现在想来,所谓年味,原是藏在母亲掌纹里的温度。"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母亲唤他们吃饭的声音,在暮色中拖着长长的尾音,像一根线,将漂泊的心稳稳牵回。

第四章 围炉话桑,屠苏暖肠

年夜饭的香气在暮色中弥漫开来。方桌上摆着青瓷碗盛的红烧肉,砂锅里炖着腊味合蒸,还有一碟刚出锅的糖瓜,在烛火下闪着晶莹的光。母亲给两人斟上屠苏酒,琥珀色的液体在瓷杯里轻轻晃荡,五律中"屠苏暖巷深"的暖意,此刻正顺着喉咙滑进胃里。

"尝尝这道八宝鸭,"母亲夹起一块带皮的鸭肉,"特意放了你俩爱吃的莲子和板栗。"煜明咬下一口,鸭皮的酥脆与内馅的绵密在舌尖交融,忽然想起行香子里"阖家聚首,言欢围帐"——原来最好的年味,就是这样无需多言的默契,是母亲知道你爱吃什么,是朋友知道你想说什么。

席间说起往事,子墨讲起幼时偷放花炮炸了邻家菜窖,被父亲追着打了三条街;煜明则说起有年除夕守岁太困,把砚台当饭碗差点喝了墨汁。母亲在一旁听着,眼角的笑纹里积满了岁月的柔光,烛火跳跃间,忽觉得这场景就是临江仙里"灯前春晚闹,暖意在高堂"的最好注脚。

第五章 守岁灯明,乡心似雪

更漏敲过三更,两人来到院子里放烟花。子墨点燃引线,刹那间一道绿光划破夜空,在墨蓝的天幕上炸开成细碎的星子,坠落时像一场发光的雪。煜明望着烟花消散的地方,忽然想起行香子里"夜分守岁,新日临光",那些坠落的火星,莫不是旧年留给新年的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