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包船王的好友之女,时容薇深受爱国情怀熏陶,爱国之心远胜多数港岛富豪之女。
这也正是吴耀祖欣赏她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时容薇仍被眼前的奢华场景震撼,即便心中明白这不过是西方教科书式的生活再现。
彼得·林奇的基金闻名全球,美国半数富豪皆与其有所关联,纽约更是几乎全民投资。他不仅是财富象征,更享极高社会地位,连总统都对他礼遇有加。因此,彼得·林奇的私人宴会,嘉宾阵容极为尊贵。
由于宾客身份尊贵,宴会筹备耗时颇久,反复之下更显奢华。
严格来说,彼得·林奇今晚的私人宴会已属美国各类晚宴中的顶级。
时容薇到美国后,觉得最无趣的事莫过于此。
她在香港时较少关注这边的情况,来到美国后,凭借良好的英语能力,广泛阅读当地新闻。
如此一来,她能通过照片辨认出许多美国名人。
例如——
“亲爱的,那位像是纽约的副市长,我之前在《纽约时报》见过他的照片。”
“天啊!那位是不是纽约市长?没错,就是他!总在新闻里出现的那个人!现在纽约的正、副市长都在场!”
“这场宴会的规格也太高了!咦,那边那人好像是美国国会议员,我也曾在报纸上见过他。”
“等等……你快看那边!那好像是……”
被她惊讶的模样逗乐,吴耀祖也转头望去。
“哦,是现任副总统查理斯。你没看错。”他笑道,“他来自纽约,曾是该地议员,今晚到场合情合理。”
“好了,别大惊小怪的。包船王不仅见过英国女王,还和美国总统合过影呢。这算不了什么。”
他笑着安抚她。
在这群清一色盎格鲁撒克逊白人、夹杂少数犹太白人的宴会宾客中,吴耀祖与时容薇这对亚裔组合格外引人注目。
一直在等待他的沃伦·巴菲特见到这对组合后,立刻眼前一亮,走过来打招呼,并打算带他上楼,与今晚宴会主人彼得·林奇聊聊。
实际上,此时华尔街的吴耀祖名气远超他自己想象。
华尔街这群人。
只要利益足够,让他们背叛自己的国家,只需足够吸引人的利益,他们连眨眼都不会。
对这些人而言,肤色、种族、国籍都不重要。
他们只在乎能为自己赚钱,至少不能阻碍自己赚钱。
所以吴耀祖出名后,华尔街的大佬们都想与他交谈。
彼得·林奇这位股市传奇也没例外。
他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已有70多亿美元资产,投资超过1000家公司。
若吴耀祖盯上其中一部分,彼得·林奇也会受损。
鉴于此,一贯主张和平的彼得·林奇决定与吴耀祖结交。
他自然不会轻易亲自拜访。
直接打电话让吴耀祖过来又不太妥当。
因此这种超规格宴会再合适不过,在这样的场合里更加凸显对吴耀祖的重视。
彼得·林奇认为这会让吴耀祖感到愉悦。
而巴菲特作为股神,虽年纪小得多,却是彼得·林奇的小弟。
老大有事,小弟自然帮忙。
何况巴菲特同样对吴耀祖感兴趣,希望成为朋友。
于是巴菲特负责接待吴耀祖,彼得·林奇则在纽约的上层社交圈充分展示对吴耀祖的尊重。
得知这些后,吴耀祖对彼得·林奇的安排颇为满意。
在这种高规格的晚宴中成为主角之一,显然比单打独斗更有优势。
如果可能,吴耀祖也愿意与华尔街合作。
毕竟华尔街并非一个整体,而是一群利益结合体。
平日里他们自相残杀,唯有利益能让彼此团结。
吴耀祖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选择性地与这些人中的某些部分合作,从而共同压制其他部分。这里的“部分”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彼得·林奇在人脉方面的能力依然值得信赖,吴耀祖目前正需要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华尔街引路人。能够收到今晚宴会邀请函的人,几乎都是美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大多深谙世事,起初或许并未留意吴耀祖的存在。
然而,在沃伦·巴菲特亲自迎接吴耀祖并与他一同上楼后,一些敏锐之人开始打听,随即有熟悉吴耀祖的金融界人士向大家介绍他在美国的经历及成就。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吴耀祖的一系列信息逐渐公开,且越传越神。
实际上,彼得·林奇如此隆重地接待吴耀祖是有道理的。作为亚洲顶尖富豪之一,吴耀祖是香港新晋首富,仅四天便获利18.6亿美元,两个月内更是达到了25亿美元。其金融操作能力远超彼得·林奇。
今晚到场的多数人是为了彼得·林奇的商业价值而来。但当吴耀祖突然出现,并展现出似乎超越彼得·林奇的实力时,在场的许多权贵,即便未曾听闻过他,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