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悬疑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129章 一场盗窃案牵出22年前杀人潜逃真相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9章 一场盗窃案牵出22年前杀人潜逃真相9

第九章 跨世纪的追凶

传真机吐出最后一页纸时,老陈正在用搪瓷缸子泡第三遍浓茶。蓝黑色的卷宗封皮上,"招远市公安局"的红色印章褪成暗红,像道凝固二十八年的旧伤疤。他戴上白手套的动作顿了顿——手套指尖的滑石粉簌簌落在桌面上,让他想起1995年第一次勘察命案现场时,法医往他掌心撒的那把粉。

"1995年12月10日23时17分,"小林对着电脑念出卷宗里的报案记录,"招远市出租车司机王建军失踪,家属在城西废车场发现其出租车,车内有大量血迹,副驾驶座遗留一枚带血的扳手......"他突然停住,目光落在现场照片上——那把扳手的木柄上,隐约有枚模糊的指纹。

老陈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卷宗里的指纹拓片,玻璃片下的纹路像干涸的河床:"这是蓝阿俊的左手食指印,和我们在他老家找到的纽扣上的完全吻合。"他抽出另一份文件,"看这个,1996年1月5日的户籍注销记录,蓝阿俊因'失踪满一年'被列为死亡人口,申报人是他弟弟蓝阿平。"

"可第七章里雷大明的父亲说,1995年腊月看见他回村了。"小林在时间轴上标注日期,"也就是说,他作案后潜回老家,利用当时户籍清理政策让自己'被死亡',然后冒用邓小刚的身份逃亡。"

老陈点点头,手指划过卷宗里的"户籍管理漏洞"分析页:"90年代中期,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基层户籍系统尚未联网,很多失踪人口仅凭家属申报就注销户籍。蓝阿俊钻的就是这个空子——他让弟弟谎报失踪,拿到死亡证明后,再用邓小刚的身份在外地落户。"

窗外突然传来老式绿皮火车的轰鸣,老陈望着窗外掠过的黄色车厢,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去山东追逃的场景。那时没有高铁,没有全国联网的人口信息,只能靠一张模糊的通缉令和一双铁脚板,在各个县城的派出所之间奔波。

"看这里。"小林调出段视频,画面里是山东警方的物证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刑警正在展示当年的证物袋,"这是蓝阿俊当年在金矿用的工牌,化名'邓青松',照片上戴着帽子和口罩,但耳垂的形状和我们抓获的嫌疑人一致。"

老陈凑近屏幕,工牌上的日期是1994年7月,照片下方盖着"招远金矿第三工区"的红章。他忽然想起第七章里雷小红提到的"山东工友叫他小邓",原来早在作案前,蓝阿俊就已经开始构建假身份。

"跨区域办案协作在那会儿可不容易。"老刑警的声音从视频里传来,"我们去蓝阿俊老家调查时,村里没人愿意开口,都怕被报复。要不是雷大明临刑前咬住他,这案子可能真成悬案了。"

视频切换到1995年的审讯记录,雷大明的供词被红笔圈出:"蓝奔青说,抢司机来钱快,他以前在老家偷过拖拉机,知道怎么开锁......"老陈注意到供词下方的批注:"同案犯李明华供称,蓝奔青动手杀人后,曾说'反正我没身份证,警察查不到我'"。

"这就是他冒用身份的起点。"小林在笔记本上写下"犯罪心理:身份盲区","他以为没有合法身份就等于隐形人,却没想到,9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二代身份证改革,还有现在的生物特征比对技术......"

老陈翻开另一份档案,里面是2006年"邓小刚"的服刑记录:"看他的入狱体检表,故意把身高报矮3厘米,体重少报10公斤,连血型都写成O型,而实际上他是B型。但当时的监狱系统只核对指纹,没查DNA。"

"所以2014年他出狱后,已为彻底洗白了。"小林调出蓝阿俊的消费记录,"直到2023年用真实手机号注册购物软件,绑定雷大俊的银行卡,才暴露了和雷小红的关联。"

卷宗里掉出张泛黄的车票,1995年12月15日,招远到牛头岭村的长途汽车票,乘客姓名栏空着。老陈捏着车票,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个蜷缩在客车后排的年轻人,帽檐压得极低,怀里揣着带血的衣物,心脏在肋骨下狂跳如鼓。

"他回来过。"老陈轻声说,"案发后第五天,他潜回老家,把作案时穿的蓝布衫埋在墙根,然后让弟弟去派出所申报失踪。"他指向车票背面的淡墨水印,"这是他弟弟的笔迹,写着'已办妥'。"

小林突然想起第七章里在蓝家旧居找到的那块蓝布,后背泛起凉意。原来早在二十八年前,蓝阿俊就已经布好了局,用"死亡"切断自己与过去的联系,却没想到,一块布料、一枚纽扣,甚至是儿子的一张银行卡,都成了扯出真相的线头。

"现在的技术不一样了。"老陈打开DNA比对报告,"我们从蓝阿俊的牙刷上提取了口腔上皮细胞,和他老家残留的毛发样本匹配度99.99%。就算他烧成灰,DNA也能认出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