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224章 王基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王基被晋升为常乐亭侯。当时,毋丘俭和文钦发动叛乱,王基被任命为行监军,持节统领许昌的军队,正好在许昌与景王司马师会合。司马师问王基:“你认为毋丘俭他们怎么样?”王基回答说:“淮南的叛乱,并不是当地的官吏和百姓想要造反,而是毋丘俭等人欺骗、威胁、强迫他们,让他们害怕眼前的杀戮,所以才聚集在一起。如果我们的大军压境,他们一定会土崩瓦解,毋丘俭和文钦的首级在当天早上就会挂在军营门口了。”司马师说:“好。”于是命令王基驻扎在军队的前面。

当时,大家都认为毋丘俭和文钦非常剽悍,很难与他们正面交锋。朝廷下诏让王基停止前进。但王基认为:“毋丘俭等人调动军队足以深入内地,但他们却久久不前进,这说明他们的阴谋已经暴露,军心已经动摇。现在如果不展示强大的军威来满足百姓的期望,却停军在高垒之中,这看起来就像胆小怕事,这不是用兵的策略。如果他们掠夺百姓,再加上州郡的士兵被敌人俘虏,那么这些人就会心怀离心;毋丘俭等人所强迫的人,因为担心自己的罪行严重,也不敢再回来,这就把军队放在了无用之地,反而成了奸邪的源头。如果吴国的敌人趁机进攻,那么淮南地区就不再是国家的领土了,谯、沛、汝、豫等地也会陷入危险之中,这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我们的军队应该迅速前进,占据南顿。南顿有大型的粮仓,足够军队四十天的粮食。我们坚守坚城,依靠积存的粮食,先发制人,这是平定叛贼的关键。”王基多次请求,司马师才同意他前进占据氵隐水。到了那里后,王基又说:“用兵讲究的是宁拙毋巧,速战速决,而不是拖延时间。现在,外面有强大的敌人,内部有叛乱的臣子,如果不及时解决,事情的发展就难以预料了。大家都主张将军要谨慎行事。将军谨慎是对的,但停军不进就不对了。谨慎并不是说不能行动,而是要让敌人无法侵犯。现在我们占据坚城,坚守壁垒,这等于把粮食送给敌人,还要靠运输来供应军队的粮食,这可不是好办法。”司马师想等各路军队都集结到后再做决定,但还是没有同意。王基说:“将军在军队中,有些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敌人得到南顿对我们不利,我们得到南顿对敌人不利,这就是所谓的争夺战略要地,南顿就是这样的地方。”于是,王基果断地进军占据了南顿。毋丘俭等人也想争夺南顿,但出发了十几里后,听说王基已经先到了,又退回坚守项城。当时,兖州刺史邓艾驻扎在乐嘉,毋丘俭派文钦带兵去袭击邓艾。王基知道敌人的兵力分散了,就进军逼迫项城,毋丘俭的军队于是被打败。文钦等人被平定后,王基被提升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进封为安乐乡侯。他上书请求分出二百户,赐给他的叔父的儿子王乔关内侯的爵位,以报答叔父养育的恩德。朝廷下诏特别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诞反叛时,王基以原来的官职代理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当时,大军驻扎在项城,因为敌军兵力强大,朝廷下诏让王基收缩兵力,坚守营垒。王基多次请求进军讨伐。正好吴国派朱异来救援诸葛诞,驻扎在安城。王基又被下诏命令率领各军转移到北山驻扎。王基对众将说:“现在我们和敌人对峙,应该像山一样稳固。如果转移兵力去占据险要之地,就会让敌人有机可乘,即使有智谋的人也很难挽回局面。”于是,他根据实际情况上书说:“现在和敌人对峙,应该像山一样稳固。如果转移兵力去占据险要之地,就会让人心动摇,这对形势非常不利。各军都占据着深沟高垒,军心稳定,不能轻易动摇,这是用兵的关键。”奏章呈上去后,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大将军司马昭进军驻扎在丘头,分别部署包围防守,各自负责一部分。王基负责督管城东和城南的二十六军,司马昭命令军吏进入镇南将军的防区,一个人都不能派遣出去。城中的粮食吃光了,敌人日夜进攻营垒,王基每次都坚决抵抗,把敌人打败。寿春被攻破后,司马昭给王基写信说:“当初,大家议论纷纷,要求转移的人很多。当时我还没有亲临前线,也认为应该转移。将军深入分析了利害关系,独自坚持自己的意见,上违背了朝廷的命令,下拒绝了大家的议论,最终打败了敌人,捉住了叛贼。即使是古人所描述的情况,也没有超过将军的。”司马昭想派遣众将带领轻兵深入敌后,招降唐咨等人的子弟,趁机消灭吴国。王基劝谏说:“从前,诸葛恪凭借东关的胜利,调动了江东的全部兵力,包围了新城。新城没有攻下来,而自己的士兵却死了一大半。姜维凭借洮上的胜利,轻兵深入敌后,但粮食供应不上,军队在上邽被消灭。大胜之后,上下容易轻敌,轻敌就考虑不到困难。现在敌人刚刚在外部失败,内部的祸患还没有消除,正是他们加强防备、考虑对策的时候。而且我们的军队出征已经一年多,士兵们都有回家的想法。现在我们已经俘虏了十万敌人,捉住了罪人,从历代的征伐来看,没有像我们这样全军独胜的。武皇帝在官渡打败袁绍,认为自己已经收获很多,没有再追击,是害怕挫败自己的威风。”司马昭于是停止了行动。因为淮南刚刚平定,王基被调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为东武侯。王基上书坚决辞让,把功劳归给参佐人员,因此长史司马等七人都被封为侯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