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辂还不罢休,又和大家继续辩论,直到第二天分别的时候,大家才心服口服。诸葛原拉着管辂的手,嘱咐他两件事:“你爱喝酒,虽然酒量还不错,但还是要节制点。你有这么厉害的本事,要是不小心,说不定会惹祸上身,可得小心点。你要是能好好用你的本事,肯定能飞黄腾达。”管辂听了,笑着说:“我知道了,我会用酒来守礼,用本事来装傻,这样就不会有祸事了。”
管辂有个族兄叫管孝国,住在斥丘。有一天,管辂去拜访他,正好碰上两个客人。客人走后,管辂对管孝国说:“这两个人面相不好,天庭和口耳之间都有凶气,估计活不长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死。”管孝国听了,半信半疑。没过多久,这两个人喝多了,晚上一起坐车回家。结果车上的牛受了惊,跑偏了道,一头扎进了漳河里。这两个人都不会游泳,当场就淹死了。
在那个年代,管辂住的邻里街坊都特别和谐,家家户户都不用关门,谁也不偷谁的东西。这可不是因为治安多好,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有管辂这么个能掐会算的神人在,谁敢干坏事,还不立马被算出来。
清河太守华表听说了管辂的本事,觉得这孩子不得了,就把他召来当了个“文学掾”。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专门负责写写文章、搞搞文化活动,挺适合管辂这种有学问的人。
安平有个叫赵孔曜的人,这人脑子特别聪明,和管辂关系特别好,就像古代的管仲和鲍叔牙一样。赵孔曜觉得管辂这么厉害,不能只在清河郡混,就把他推荐给了冀州刺史裴徽。赵孔曜给裴徽写了一封推荐信,说管辂这人性格宽厚,和谁都没矛盾,看天文比甘公、石申还厉害,研究《周易》的水平也能和季主比肩。他还说裴徽是个有眼光的领导,肯定能发现管辂这样的大才子。
裴徽收到推荐信后,觉得挺有意思,就召见了管辂。两人一见面,裴徽就觉得管辂这人不错,很有才华,而且为人谦逊,就把他留在身边当了个“文学从事”。没过多久,裴徽就发现管辂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就把他调到钜鹿当了个“从事”,后来又升为“治中别驾”。这官职一路升上去,管辂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有一次,管辂刚接到州府的任命,和弟弟管季儒一起坐车去上任。路上,管辂心血来潮,给自己卜了一卦,说:“咱们要是能在旧城看到三只狐狸,那我就要发达了。”兄弟俩半信半疑,继续赶路。
到了河西的旧城角,兄弟俩眼前一亮,还真看到三只狐狸蹲在城墙边。管辂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的运气来了。正始九年,管辂被举荐为“秀才”,这在当时可是个很大的荣誉,意味着他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