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理,字奉孝,也是后主刘禅的庶弟,和刘永不同母。章武元年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诏书说:“小子刘理,我继承汉朝的正统,顺应天命,遵循典章制度,在东方建立你的封国,希望你能成为汉朝的藩王,好好辅佐朝廷。梁地靠近京城,百姓接受教化已久,用礼法很容易引导他们。你要全心全意,爱护百姓,让你的封国长治久安,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建兴八年,刘理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刘理去世,谥号为悼王。他的儿子哀王刘胤继承王位,延熙十九年,刘胤去世。刘胤的儿子殇王刘承继承王位,延熙二十年,刘承也去世了。景耀四年,刘禅下诏书说:“安平王是先帝册封的。三代人都早早离世,封国的继承人断绝了,我非常伤心。现在让武邑侯刘辑继承安平王的王位。” 刘辑是刘理的儿子,咸熙元年,他东迁到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封乡侯。
后主太子刘璿,字文衡,他的母亲王贵人,原本是敬哀张皇后的侍女。延熙元年正月,刘禅下诏书说:“自古以来,帝王继承大统后都会册立太子,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传承,这是从古到今不变的道理。现在立刘璿为皇太子,希望他能彰显祖宗的威严,我派代理丞相事务的左将军向朗带着符节授予他印玺绶带。你要努力培养美好的品德,恭敬地遵守道义,多学习礼仪制度,尊敬老师,学习各种优点,成就自己的品德,一定要努力啊!” 当时刘璿十五岁。景耀六年冬天,蜀国灭亡。咸熙元年正月,钟会在成都发动叛乱,刘璿在混乱中被乱兵杀害。(孙盛《蜀世谱》记载:刘璿有六个弟弟,分别是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璩。蜀国灭亡后,刘谌自杀,其他人都被迁徙到内地。赶上永嘉之乱,他们的子孙都死光了。只有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到蜀地,李雄封他为安乐公,让他继承刘禅的香火。永和三年,孙盛参加讨伐李势的军事行动,在成都见到了刘玄。)
《易经》说,有了夫妻关系,然后才有父子关系。人伦关系的开端,恩情的深厚,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所以,把这些后妃、子嗣的事迹记录下来,才能完整地展现一个国家的大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