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17章 诸葛亮传(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葛亮听罢,泪水瞬间浸透了胡须,他以头触地叩首道:“臣定当竭尽辅佐之力,用毕生忠诚践行节操,直至生命尽头!”刘备见他如此,又让人取来笔墨,亲笔写下诏书叮嘱后主刘禅:“你以后跟随丞相办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敬重他。”

孙盛评曰:治国需秉持道义,心存诚信顺服,方能辅佐君主成就功业。常言道,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尚且赢不了对手,何况是君主衡量臣子才能时言语含糊,这怎能让强邻信服、统一天下?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这番话,实在是乱政之举!世人有说他是想借此巩固托孤的诚意,安抚蜀地人心。但君子认为并非如此:若托付的是忠贤之臣,何须用这般言语试探;若托付的非人,岂不是开启了篡逆的门路?古往今来的帝王临终遗命,必是恳切箴言,从没有用诡诈之辞托孤的道理。幸好刘禅性情懦弱,没有猜忌阴险之心,而诸葛亮的威望谋略足以震慑异端,才让那些不同心思没有机会滋生。否则,恐怕早已生出祸端。说这是权谋之计,岂不是让人困惑吗?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当年,刘禅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允许他建立丞相府独立处理政务。不久后,又任命他兼任益州牧。从此蜀汉大小政事,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决断。此时南中地区的越巂、益州等郡趁国丧之际纷纷叛乱,诸葛亮考虑到新丧之下不宜动兵,便先派使者前往东吴。使臣带着蜀锦与玉器,以联姻之议重修盟好,吴蜀两国再次结为盟国。

据《诸葛亮集》记载:这一年,曹魏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人纷纷写信给诸葛亮,引经据典大谈天命所归,劝他率蜀汉称臣归附。诸葛亮并未回信,而是写下《正议》驳斥道:“从前项羽兴起时不讲仁德,虽占据中原帝王之地,最终却落得烹杀的下场,成为后世永远的警戒。曹魏不知借鉴,如今也步了后尘,能保住自身已是侥幸,只怕灾祸要留给子孙。而你们几位都已年近花甲,却秉承伪朝旨意来信劝降,就像当年陈崇、张竦称颂王莽功德一样,难道是为了逃避杀身之祸才苟且偷生吗?昔日汉世祖刘秀创业时,仅凭数千疲弱之士,就在昆阳郊外击溃王莽四十万大军。可见秉持道义讨伐淫邪,不在兵力多寡。到了曹操,凭借诡诈权谋,率数十万大军到阳平关救张合,最终却势穷力竭,仅能自保逃脱,精锐之师折损惨重,还丢了汉中之地。他深知天下神器不可妄取,回师途中便忧愤成疾而死。曹丕更是荒淫无度,接着就篡夺汉室江山。即便你们巧舌如簧,搬出苏秦张仪般的诡辩之辞,进献驩兜那样的谄媚之语,想要诋毁我蜀汉如同唐尧,讽劝我们放弃大禹、后稷般的基业,也不过是白费笔墨罢了。这等事,正是君子所不齿的。兵书有云:‘万人一心拼死作战,即可横行天下。’从前轩辕黄帝整肃数万士卒,就能制服四方、安定天下,何况我军以数十万正义之师,讨伐有罪之敌,岂是你们能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