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晋武帝)的德行和作为,能和古代的圣明君主相媲美,心胸宽广,没有一点忌讳。就算是敌国故意诋毁的话,您也任由他们说,不去禁止、不去隐瞒,这正是您向天下人展示豁达大度、通达事理的方式啊!我怀着敬重又紧张的心情,把诸葛亮的相关事迹和文章整理抄写好,呈送给负责修史的着作郎。我陈寿心里又害怕又不安,在这里给陛下磕头行礼,诚惶诚恐。泰始十年二月一日癸巳,平阳侯相臣陈寿恭敬地上奏。
再说说诸葛亮的家人。诸葛乔,字伯松,本来字仲慎,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二儿子。那时候,诸葛乔和他哥哥诸葛恪在东吴都挺有名气,大家都说,论才华,诸葛乔比不上哥哥,但论品性和学业,诸葛乔更胜一筹。早年,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跟哥哥诸葛瑾商量,想把诸葛乔过继过来当自己的儿子。诸葛瑾征得孙权同意后,就把诸葛乔送到了蜀国。从那以后,诸葛亮就把诸葛乔当作亲生儿子,还给他改了字。诸葛乔到蜀国后,被封为驸马都尉,跟着诸葛亮一起到了汉中。诸葛亮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里写道:“按说诸葛乔应该回成都的,但现在各位将领的子弟都在前线运送粮草,我寻思大家应该同甘共苦。所以我让诸葛乔带着五六百士兵,和其他将领子弟一起,在山谷里负责运输粮草。” 这封信后来收录在诸葛亮的文集里。可惜诸葛乔命不长,二十五岁的时候,在建兴六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诸葛攀,后来做到了行护军翊武将军的官职,也早早离世。后来,诸葛恪在东吴被杀,他的子孙也都没能幸免。好在诸葛亮还有其他后代,于是诸葛攀又回到诸葛瑾这一脉,延续香火。
诸葛瞻,字思远,他的故事也很精彩。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兵武功的时候,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里提到诸葛瞻:“瞻儿现在才八岁,聪明伶俐,特别招人喜欢。可我就担心他成熟得太早,以后反而成不了能担大任的人啊!” 诸葛瞻十七岁那年,娶了公主,被封为骑都尉。第二年,他就当上了羽林中郎将,后来又一路升职,先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还加封为军师将军。诸葛瞻擅长书法绘画,记忆力超强,蜀国的百姓本来就怀念诸葛亮,看诸葛瞻这么有才华,都特别喜欢他。每次朝廷颁布了什么好政策、做了什么好事,就算这事和诸葛瞻没关系,老百姓也会争相传告:“这肯定是诸葛家的公子做的!” 就这样,诸葛瞻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些名不副实了。景耀四年,诸葛瞻担任行都护卫将军,和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一起处理尚书台的事务。景耀六年冬天,魏国的征西将军邓艾讨伐蜀国,他带着军队从阴平,沿着景谷道旁边的小路偷偷摸了进来。诸葛瞻赶紧带着蜀军赶到涪县,但前锋部队被邓艾打败,只能退回到绵竹。邓艾派人给诸葛瞻送信,想诱降他:“只要你投降,我一定向朝廷上表,封你为琅邪王!” 诸葛瞻气得火冒三丈,当场就把邓艾的使者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