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统治蜀地时,他来到蜀地,担任梓潼县令。先主刘备在葭萌起兵,向南进军,王连紧闭城门,不肯投降。刘备认为他很有气节,没有强行逼迫。等到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令,后来又调任广都县令,他在任职的地方都有不错的政绩。之后,王连升任司盐校尉,负责管理盐铁专营,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对国家财政帮助很大。他还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担任下属官员,像吕乂、杜祺、刘干等人,这些人后来都当上了大官,他们都是王连提拔起来的。
后来,王连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依然兼任盐府的职务。建兴元年,他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封为平阳亭侯。当时南方各郡不肯归顺,诸葛亮准备亲自率军征讨,王连劝谏说:“那些地方是不毛之地,疫病流行,您是国家的栋梁,不宜冒险前往。” 诸葛亮担心其他将领的才能比不上自己,执意要去,但王连的劝谏十分恳切,所以诸葛亮推迟了很久才出兵。没过多久,王连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王山继承了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襄阳记》记载,向朗年轻时曾拜司马德操为师,和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关系都很好。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临沮县长。刘表死后,向朗归顺了先主刘备。刘备平定江南后,让向朗统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个县的军政事务。蜀地平定后,向朗担任巴西太守,不久又调任牂牁太守,后来又转到房陵任职。
后主刘禅即位后,向朗担任步兵校尉,接替王连兼任丞相长史。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向朗留守,负责处理后方事务。建兴五年,他跟随诸葛亮前往汉中。向朗向来和马谡关系很好,马谡战败逃跑后,向朗知道情况却没有上报,诸葛亮因此很生气,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返回成都。
过了几年,向朗被任命为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他转任左将军,朝廷追论他过去的功劳,封他为显明亭侯,官位特进。起初,向朗年轻时虽然广泛涉猎文学,但不注重平时的品德修养,主要以办事能力着称。自从不再担任长史后,他悠闲无事将近二十年(臣松之按:向朗因为马谡之事被免去长史一职,是在建兴六年左右。向朗到延熙十年去世,总共二十年,这里说 “三十年”,是文字有误)。在这期间,他反而潜心研究典籍,孜孜不倦。年过八十,还亲自校对书籍,订正错误,积累的书籍在当时是最多的。他敞开家门接待宾客,鼓励接纳晚辈,只和他们谈论古代的义理,不干涉时事,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上到朝廷官员,下到少年儿童,都很敬重他。延熙十年,向朗去世。
《襄阳记》记载,向朗留下遗言告诫儿子说:“经传上说,军队取胜在于团结,而不在于人多。这是说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君臣和谐,国家才能太平;九族和谐,行动就能得到想要的,安居就能获得安宁。所以圣人坚守和谐之道,无论是生存还是灭亡都遵循它。我只是楚国的一个普通人,很早就失去了父亲,被两个哥哥抚养长大,让我的品性行为没有因为名利而堕落。现在虽然贫穷,但贫穷不是人的祸患,只有和谐才是最宝贵的,你要努力做到啊!” 向朗的儿子向条继承了爵位,景耀年间担任御史中丞。《襄阳记》说,向条字文豹,也博学多识,进入晋朝后担任江阳太守、南中军司马。
向朗的侄子向宠,在先主刘备时期担任牙门将。刘备在秭归战败时,只有向宠的军营完好无损。建兴元年,向宠被封为都亭侯,后来担任中部督,掌管宫廷禁军。诸葛亮即将北伐时,给后主刘禅上表说:“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可以咨询他,一定能让军队和睦团结,不同才能的人都能各得其所。” 于是向宠升任中领军。延熙三年,向宠征讨汉嘉的蛮夷时,不幸遇害。向宠的弟弟向充,历任射声校尉、尚书。
《襄阳记》记载:魏咸熙元年六月,镇西将军卫瓘到达成都,得到一枚璧玉印,上面的文字像是 “成信” 二字。魏人把它展示给百官看,之后收藏在相国府。向充听说后说:“我听谯周说过,先帝名备,意思是‘具备’;后主名禅,意思是‘传授’,这好像是说刘家的天下已经具备,应当传授给别人了。如今中抚军名叫炎,而汉朝的年号到炎兴就结束了,祥瑞出现在成都,却收藏在相国府,这大概是天意吧。” 这一年,朝廷任命向充为梓潼太守,第二年十二月,晋武帝即位,炎兴的预兆就这样应验了。孙盛说:从前公孙述在成都兴起,国号成氏,那两枚玉印上的文字,恐怕是他制作的吧!
张裔,字君嗣,是蜀郡成都人。他研究《公羊春秋》,广泛涉猎《史记》《汉书》。汝南人许文休(许靖)进入蜀地后,称赞张裔办事干练敏捷,是中原地区锺元常(锺繇)一类的人物。刘璋统治时期,张裔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鱼复县长,后来回到益州,被任命为从事,兼任帐下司马。张飞从荆州经垫江进入蜀地,刘璋给张裔派兵,让他在德阳陌下抵御张飞,结果战败,返回成都。之后张裔作为刘璋的使者去拜见先主刘备,刘备答应会礼遇刘璋及其部下、安抚百姓,张裔返回后,成都城门才打开。先主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后来又回朝担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制作农具和兵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