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白话三国志 > 第44章 霍王向张杨费传(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章 霍王向张杨费传(三)

何祗后来出京补任成都令,当时郫县令空缺,就让他兼任两个县的县令。这两个县户口众多,靠近都城,有很多奸邪之事,何祗常常睡觉,可每当他醒来,总能发现奸诈之事,众人都害怕他的揭发,有人认为他有法术,没有谁敢欺骗他。让人投下算筹,何祗听着别人读,心里就能计算出来,丝毫不差,他的精明到了这种地步。

汶山的夷人不安定,朝廷任命何祗为汶山太守,当地百姓和夷人都信服他。后来他升任广汉太守。后来夷人反叛,说:“要是能让以前的何府君回来,才能让我们安定啊!” 当时难以再委屈何祗去任职,就提拔他的族人去担任,汶山又得以安定。何祗转任犍为太守。四十八岁时去世,正像赵直所说的那样。

后来有个广汉人王离,字伯元,也凭借才能出名。他担任督军从事,执法公平恰当,逐渐升迁,代替何祗担任犍为太守,治理有很好的政绩,虽然聪明比不上何祗,但文采超过了他。

费诗,字公举,是犍为南安人。刘璋统治时期,他担任绵竹县令。先主刘备攻打绵竹时,费诗率先献城投降。成都平定后,先主兼任益州牧,任命费诗为督军从事,后来又派他出去担任牂牁太守,之后回朝担任州前部司马。

先主成为汉中王后,派遣费诗去册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发怒说:“大丈夫终究不能和一个老兵同列!” 不肯接受册封。费诗劝关羽说:“成就王业的人,所用的人才不会是单一的。从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从小就是亲近的旧友,而陈平、韩信是从别的地方逃来的后来者,论他们的官位排列,韩信的职位最高,也没听说萧何、曹参因此而抱怨。如今汉王因为黄忠一时的功劳,对他给予很高的尊崇,但说到心意的轻重,黄忠怎么能和您相比呢!况且汉王和您,就像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祸福共同承担。我替您考虑,不应该计较官号的高低、爵禄的多少。我只是一个使者,身负使命而来,您要是不接受册封,我就这样回去复命了,只是为您这种举动感到惋惜,恐怕您将来会后悔啊!” 关羽听后深受触动,恍然大悟,立刻接受了册封。

后来大臣们商议,想要推举汉中王称帝,费诗上奏说:“殿下您因为曹操父子逼迫君主、篡夺皇位,所以才漂泊万里,聚集将士,准备讨伐逆贼。如今强大的敌人还没有打败,却先自立为帝,恐怕会让人心产生疑虑。从前汉高祖和楚霸王约定,先打败秦朝的人可以称王。等到汉高祖攻破咸阳,俘获秦王子婴,仍然心怀推让之意,何况现在殿下还没走出国门,就想要自立为帝呢!我实在不认为殿下应该这样做。” 费诗因此违背了先主的心意,被贬为永昌从事。

建兴三年,费诗跟随诸葛亮南征,返回途中到达汉阳县时,归降的人李鸿前来拜见诸葛亮。诸葛亮接见李鸿时,蒋琬和费诗也在场。李鸿说:“我前不久路过孟达住处,正好遇见王冲从南边来,说以前孟达的去留问题,您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想要诛杀孟达的妻子儿女,幸亏先主没有听从。孟达说:‘诸葛亮对我的照顾是有始有终的,终究不会这样做。’他完全不相信王冲的话,对您十分敬佩仰慕,没有止境。” 诸葛亮对蒋琬、费诗说:“回到都城后,应当写信给孟达互通消息。” 费诗进言说:“孟达这小子,从前侍奉振威将军时就不忠诚,后来又背叛先主,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不值得给他写信!” 诸葛亮沉默着没有回应。

诸葛亮想引诱孟达作为外援,最终还是给孟达写了信:“去年南征,年末才返回,正好在汉阳和李鸿会面,得知了你的消息,我感慨长叹,想起你平时的志向,难道只是徒有虚名、贪图荣华,而甘愿做出背离的事吗!唉,孟子度啊,其实是刘封欺负你,损害了先主对待士人的道义。另外,李鸿说王冲编造虚假的话,还说你能体谅我的心意,不相信王冲的话。回想你表明心迹的话语,追寻我们平生的交情,我深情地向东遥望,所以派人给你送来这封信。” 孟达收到诸葛亮的信后,多次互通使者,言辞中流露出想要背叛魏国的意思。魏国派遣司马懿征讨他,很快就斩杀了孟达。诸葛亮也因为孟达没有真诚归附之心,所以没有出兵救援。

蒋琬执掌朝政时,任命费诗为谏议大夫,费诗最终在家中去世。

王冲是广汉人,担任牙门将,隶属于江州督李严。他被李严忌恨,害怕获罪而投降了魏国。魏国任命王冲为乐陵太守。

评论说:霍峻镇守孤城而不被攻破,王连坚守气节而不动摇,向朗好学不倦,张裔机敏能随机应变,杨洪忠心为公,费诗说话直率,都有值得记载的事迹。以先主的宽广包容,诸葛亮的公正严明,费诗说出直言,尚且被贬官,何况是平庸的君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