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董和把李恢推荐到州里。李恢在去州里的路上,听说先主刘备从葭萌回军攻打刘璋。他断定刘璋必败、刘备能成大事,就假称自己是郡里的使者,向北去拜见刘备,两人在绵竹相遇。刘备很赏识他,让他跟着自己到了雒城,又派他去汉中结交马超,马超最终听从了刘备的号令。
成都平定后,刘备兼任益州牧,任命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李恢被逃亡的罪犯诬告,说他谋反,有关部门把他抓起来押送过去,刘备查明他是清白的,还提拔他为别驾从事。
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去世,刘备问李恢:“谁能接替他呢?” 李恢回答说:“人的才能各有长短,所以孔子说‘用人要根据他的才能’。而且贤明的君主在上,臣子就会尽心竭力。当年先零之战,赵充国就说‘不如让老臣去’。我私下里不自量力,希望陛下考察我。” 刘备笑着说:“我的本意,也早就落在你身上了。” 于是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让他持节兼任交州刺史,驻守在平夷县。(臣松之询问蜀地的人,说庲降是个地名,距离蜀地两千多里,当时还没有宁州,那一带被称为南中,设立这个职位来总管那里的事务。晋朝泰始年间,才分设为宁州。)
先主刘备去世后,高定在越巂肆意妄为,雍闿在建宁专横跋扈,朱褒在牂牁发动叛乱。丞相诸葛亮南征,先从越巂进军,而李恢沿着道路向建宁进发。沿途各县的叛军互相勾结,在昆明包围了李恢的军队。当时李恢兵力很少,敌人却多好几倍,又没能和诸葛亮取得联系。他就骗南人说:“官军粮草耗尽,打算规划撤退,我长期在外面远离家乡,现在才能回去,不能再往北走了,想回来和你们一起谋划,所以把实情告诉你们。” 南人信了他的话,包围防守就松懈了。
这时李恢趁机出兵反击,大败叛军,追击逃敌,向南到了盘江,向东连接牂牁,和诸葛亮的军队形成呼应。南中平定后,李恢的战功最大,被封为汉兴亭侯,加授安汉将军。后来军队撤回,南夷又反叛,杀害了守将。李恢亲自前去讨伐,铲除了所有叛乱分子,把他们的首领迁到成都,从叟、濮部族征收耕牛、战马、金银、犀牛皮等,补充军资,当时军费没有短缺。
建兴七年,因为交州归属吴国,李恢被解除了刺史职务,改任建宁太守,回到了自己的本郡。后来他移居汉中,建兴九年去世。他的儿子李遗继承了爵位。李恢的侄子李球,担任羽林右部督,跟随诸葛瞻抵御邓艾,在战场上战死,牺牲在绵竹。
吕凯,字季平,是永昌郡不韦县人。(孙盛《蜀世谱》记载:当初,秦朝把吕不韦的子弟宗族迁徙到蜀汉。汉武帝时期,开拓西南夷,设置郡县,又迁徙吕氏族人来充实这里,因此取名不韦县。)他在郡里担任五官掾功曹。
当时,雍闿等人听说先主刘备在永安去世,变得越发骄横狡猾。都护李严给雍闿写了六封信,解释利害关系,雍闿却只回复了一封,信中说:“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君王,如今天下三分,正统的历法有三种,所以远方的人惶恐疑惑,不知道该归顺谁。” 他的桀骜傲慢到了这种地步。雍闿又投降了吴国,吴国在远处任命他为永昌太守。
永昌郡位于益州郡的西边,道路堵塞,与蜀地隔绝,而且郡太守又换了人,吕凯和府丞蜀郡人王伉带领并激励官吏百姓,关闭边境抵御雍闿。雍闿多次向永昌发送檄文,说些劝降的话。吕凯回复檄文说:“上天降下祸乱,奸雄趁机作乱,天下人对此切齿痛恨,各国都为之悲悼,臣子百姓无论大小,没有不想竭尽心力,哪怕肝脑涂地,也要铲除国家的祸患。我想将军世代蒙受汉朝的恩德,本应当亲自聚集党羽部众,带头行动,对上报答国家,对下不辜负先人,把功劳记载在竹简绢帛上,留下千古美名。没想到你却臣服于吴越的吴国,背弃根本追求末节呢?
从前舜为百姓的事操劳,在苍梧去世,书籍赞美他,名声流传无穷。在先主去世的江浦之地,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周文王、周武王接受天命,周成王才平定天下。先帝兴起,天下人闻风归附,宰相聪明睿智,上天降下安康。可将军看不到盛衰的规律、成败的征兆,就像在原野上踩野火,在河冰上行走,等火灭冰化,你将依附什么呢?
从前将军的先祖雍侯,制造怨恨却被封赏,窦融知道汉朝会兴盛,归附世祖光武帝,他们都在后世留下美名,世人歌颂他们的美德。如今诸葛丞相才华出众,能洞察还未显露的事情,接受先帝的遗命辅佐幼主,帮助国家复兴,对众人没有猜忌,记录功劳忘记过错。将军如果能彻底改变想法,转变行为,不难追上古人,我们这小小的地方哪里值得你去统治呢!
听说楚国对周天子不恭敬,齐桓公就去谴责它;夫差冒用帝王称号,晋国人就不尊崇他,何况臣服于非正统的君主,谁会归顺他呢?我想到古代的道义,臣子没有跨越国境的交往,所以前后只有你派人来,我却没有回访。又收到你的告示,我发愤得忘了吃饭,所以简略地陈述我的想法,希望将军明察。”
吕凯的威严和恩德在郡内深入人心,被郡里的人信任,所以能保全自己的气节。
等到丞相诸葛亮南征讨伐雍闿,军队已经出发在路上,而雍闿已经被高定的部下杀死。诸葛亮到达南方,上奏表说:“永昌郡官吏吕凯、府丞王伉等人,在偏远的地方坚守忠诚,已有十多年,雍闿、高定在他们的东北方逼近,而吕凯等人坚守道义,不与他们交往。我没想到永昌的风俗如此敦厚正直!” 于是任命吕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后来吕凯被反叛的夷人杀害,他的儿子吕祥继承爵位。而王伉也被封为亭侯,担任永昌太守。(《蜀世谱》记载:吕祥后来担任晋朝的南夷校尉,吕祥的儿子和孙子世代担任永昌太守。李雄攻破宁州,吕氏族人不肯归附,带领全郡坚守。王伉等人也坚守正直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