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A-2实验室火灾救援,完成度:良好。(成功救出被困人员,火势得到初步控制,但未能消灭火源魔物)。】
林墨松了口气,立刻转向下一个目标:“全体注意!A-5培养室的实验白鼠已经开始扩散!我们必须尽快控制住局面,防止它们造成更大范围的恐慌和潜在的瘟疫传播!王五,你的陷阱能派上大用场了!”
“林科长!A-5实验室周围的走廊比较狭窄,我可以尝试布置‘口袋阵’,把它们往死胡同里赶!”王五兴奋地说道,显然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很有信心。
“很好!就这么办!”林墨批准了他的方案,“张三、赵六负责驱赶,注意不要被咬伤,那些白鼠可能携带病菌!李四,你准备好【净化微光】,一旦有队员被咬伤,立刻进行净化处理!”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上演了一场“人鼠大战”的虚拟闹剧。那些5级的【狂暴的实验白鼠】虽然单体不强,但数量众多,行动敏捷,还会钻通风管道,相当难缠。
林墨沉着指挥,让王五利用地形优势,在关键节点布置了大量的绊索和简易捕鼠笼(用废弃的金属网和箱子制作)。张三和赵六则拿着拖把、扫帚甚至实验记录板(虚拟场景里的“就地取材”),如同经验丰富的“赶集人”,将那些四处乱窜的白鼠一点点往陷阱区域驱赶。
过程中也出了一些小意外,比如赵六不小心被一只白鼠咬到了小腿,疼得龇牙咧嘴,好在李四及时跟上一个【净化微光】,驱散了可能存在的病菌。
最终,在王五巧妙的陷阱布置和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下,大部分实验白鼠都被成功捕获或困住,只有少数几只逃进了更深的区域,暂时无法追捕。
【事件二:A-5培养室实验白鼠逃逸事件处理,完成度:优秀。(成功控制大部分目标,有效阻止了事态扩大,人员无重大损伤)。】
还剩最后一个任务:修复或绕过通往B区的安全门。
“林科长,安全门的控制面板被一种……黏糊糊的绿色菌毯覆盖了,好像还有微弱的生物电流,不敢轻易触碰!”张三在安全门前汇报道。
林墨立刻想起了之前叶梓岚小队遭遇的【剧毒黏菌怪】。看来这个模拟场景也考虑到了这些细节。
“不要强行清理菌毯,可能有毒,而且会触发它的防御机制。”林墨指示道,“李四,你尝试用【净化微光】照射菌毯,看看能不能削弱它的活性。王五,你检查一下安全门附近有没有备用的手动开启装置或者通风管道可以绕过去。”
李四的【净化微光】对菌毯果然有一定效果,菌毯的蠕动速度明显减缓,生物电流也减弱了不少。但想要彻底清除,恐怕需要很长时间。
而王五那边则传来了好消息:“林科长!我发现安全门旁边有一个被杂物堵住的维修通道入口!看起来很狭窄,但成年人应该能勉强通过!”
“太好了!”林墨当机立断,“放弃清理菌毯!全体从维修通道进入B区!赵六,你体型最壮,你在前面开路,注意安全!”
在赵六费力地清理掉维修通道口的杂物后,应急小队鱼贯而入,成功绕过了被菌毯覆盖的安全门。
【事件三:B区安全门故障排除/绕行,完成度:优秀。(成功找到并利用备用通道,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和时间浪费)。】
三个事件全部解决,时间还剩下大约十分钟。
【叮!所有突发危机事件已处理完毕。请在剩余时间内,根据您的指挥过程和处理结果,撰写一份《第七研究所A区突发事件危机处理总结报告》,并提交。】
林墨深吸一口气,真正的“专业”考验来了!
他立刻在虚拟操作界面上调出报告模板,开始奋笔疾书。
报告的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一、 事件概述:简要描述了三起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二、 处理过程:详细记录了每个事件的指挥决策、人员调配、资源利用和应对措施。林墨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灵活应变”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三、 结果与评估:客观评价了每个事件的处理结果,分析了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比如火灾未能彻底消灭火源魔物,少数白鼠逃逸等。
四、 经验总结与建议:针对此次模拟演练,提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加强街道应急小队的装备配置,增加对特殊环境的防护装备、提升队员的综合技能特别是应对魔物和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建立更完善的应急预案信息共享机制等。
他甚至还“引经据典”,提到了几条“夏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条款,以增强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洋洋洒洒近两千字的报告,林墨一气呵成,逻辑严谨,措辞得体,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还提出了改进方向,充分展现了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应有的素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