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龙仿佛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老人们看着糖龙,回忆着往昔岁月里那些美好的故事,感慨着如今生活的丰富多彩;年轻人则把糖龙当作一种时尚又独特的玩意儿,用它来增添生活的乐趣;孩子们更是对糖龙爱不释手,每到闲暇时光,就缠着大人一起制作糖龙,小小的糖龙,串起了城镇里每一个人的生活。
第五章:技艺传承
日子一天天过去,来学习糖龙制作的人依旧络绎不绝,阿竹他们的小课堂也越办越红火。
为了让这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阿竹他们开始挑选那些对糖龙技艺有着浓厚兴趣且品行端正、耐心细致的学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更为深入、精妙的制作技巧传授给他们。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阿竹把几个被选中的学员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这糖龙技艺传承的希望啊,咱们这技艺可不能断了传承,往后可得更加用心地去钻研、去传播呀。”学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
他们开始跟着阿竹他们学习一些特殊的塑形手法,比如如何让糖龙的龙须更加飘逸,如何让龙爪更加有力,这些细节之处,都是糖龙技艺里的精髓所在。风痕还带着他们去寻找一些特殊的材料,加入到糖液中,能让糖龙在成型后更加坚固,不易损坏,同时还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温如霜则负责教导他们关于糖龙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让学员们明白,这糖龙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瑰宝。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学员们的技艺日益精进,他们也开始像阿竹他们一样,去教身边的人制作糖龙,糖龙技艺就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城镇里播撒开来,生根发芽。
第六章:质疑风波
然而,就在糖龙技艺越发受欢迎,传播得越来越广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冒了出来。
一些自诩为正统技艺传承者的人站了出来,他们质疑糖龙技艺的真实性和正统性,在城镇里四处散播谣言,说这不过是阿竹他们编造出来博人眼球的把戏罢了。
“哼,什么糖龙有神奇功效,我看就是瞎编的,哪有这么玄乎的事儿啊。”
“就是,这技艺说不定就是他们胡乱拼凑出来的,根本算不上正统传承呢。”
这些言论渐渐传开,原本那些对糖龙技艺深信不疑的人,也开始有些动摇了。来小课堂学习制作的人又渐渐少了起来,阿竹他们看着日益冷清的课堂,心里满是苦恼。
温如霜皱着眉头,无奈地说:“咱们明明是想好好传承这珍贵的技艺,怎么就被人误解成这样了呢?”风痕更是气得握紧了拳头,说道:“一定要想办法证明给他们看,咱们这糖龙传承可是实打实的,绝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阿竹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们得收集证据,找到那些曾经见证过糖龙神奇力量的人,让大家知道,咱们这技艺是经得起考验的。”
第七章:四处求证
阿竹、风痕和温如霜踏上了艰难的求证之路。他们先是回到了之前那个因为糖龙出现而干涸水池重新有了水流的广场,向周围的商家和居民询问,是否还记得当日的情景。
一位老者站了出来,说道:“我记得清清楚楚啊,那天我就在这儿,亲眼看到那糖龙一出现,水池就开始流水了,那可不是假的呀,我可以作证。”说着,还主动写下了证词,按上了手印。
有了这个开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帮忙,大家纷纷回忆起糖龙带来的那些神奇变化,或是让生病的人渐渐好转,或是让荒芜的土地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接着,他们又去了周边的几个村子,挨家挨户地拜访。在一个曾经饱受疾病困扰的村子里,村民们看到阿竹他们来了,赶忙迎了出来。
“哎呀,你们可来了,多亏了你们的糖龙啊,之前村里好多人都生病,怎么治都不见好,可自从那糖龙出现后,大家的病都慢慢好了起来,这可是救命的恩情呀,我们肯定帮你们作证。”
阿竹他们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信心也逐渐增强了,他们决定带着这些证据,去和那些质疑者当面对质,为糖龙技艺正名。
第八章:对质较量
阿竹他们带着厚厚的一沓证词,来到了那些质疑者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当他们亮出证据,讲述着糖龙在各处发挥神奇力量的故事时,质疑者们先是一愣,随后却又狡辩说这些不过是巧合罢了,根本不足以证明糖龙技艺的正统性。
风痕气得脸都红了,大声反驳道:“哪有这么多巧合,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不同的情况,都因糖龙有了改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质疑者们也不甘示弱,抛出各种刁钻的问题,试图否定阿竹他们的说法。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场面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大家决定找一位德高望重、精通各类技艺传承的老者来评判此事,约定好三日后在城中的广场上让老者定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