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逸霄 > 第522集:应急培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比我干坐着强多了!”小林激动地对温如霜说,“刚才阿姨还跟我说明天要教我编篮子呢。”

这次试用让两人更有信心,他们给这个培训起了个名字——“糖龙疗愈师应急培训”。“糖”是核心工具,“龙”象征着灾后重生的力量,“疗愈师”则是对志愿者的定位,不用他们成为专业咨询师,只要能成为灾后传递温暖的人。

培训的第一期在市里的志愿者服务中心开课,来了三十多个人,有大学生,有退休教师,还有企业职员。温如霜负责讲心理疏导技巧,她没讲太多理论,而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大家模拟灾后可能遇到的场景:有人情绪激动大喊,有人沉默不说话,有人反复说同一件事。她教大家怎么应对——遇到激动的人,先递颗薄荷糖,等对方冷静下来再说话;遇到沉默的人,不用逼他们开口,陪着一起编彩绳就好。

风痕则负责教大家使用工具包,他把编挂件的步骤拆成三步,每一步都演示得很慢:“第一步,打个结,就像把心里的乱麻理出个头;第二步,绕两圈,想想今天有没有一件小事让你觉得舒服;第三步,收尾,告诉自己,难关总会过去的。”他还在工具包里加了个小设计——彩绳的末端有个小铃铛,编好的挂件一摇就响,“这个铃铛是提醒,不管多难,都要记得给自己一点声音,别把自己闷着。”

培训结束后,不少人都拿着工具包去了安置点。退休教师张阿姨之前总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学了之后,每天都去跟几位老人编挂件,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有位老人之前总说“活着没意思”,跟张阿姨编了三天挂件后,主动说:“明天我想跟你学编小篮子,给我孙女寄过去。”

第一期培训的效果超出预期,温如霜和风痕又接连开了五期。他们还根据不同的受灾场景调整工具包——针对地震后的受灾点,加了防震的小蜡烛,夜里编挂件时能点亮,给人安全感;针对洪水后的受灾点,加了防水的笔记本,方便大家记录想说的话。

三个月后,南方又遭遇台风,这次“糖龙疗愈师”派上了大用场。一百多位经过培训的志愿者,跟着救援队伍一起出发,他们带着工具包,在临时安置点、在救援帐篷里,给受灾群众递糖、编挂件、听他们说话。

温如霜跟着一支志愿者队伍去了台风最严重的小镇,刚到的时候,镇里的小学改成了安置点,里面挤满了人。一个小男孩抱着膝盖坐在角落,不管谁跟他说话都不回应。志愿者小周走过去,掏出工具包里的彩绳和糖:“我教你编个小恐龙好不好?这个恐龙会保护你哦。”

小男孩抬头看了看小周,又看了看彩绳,慢慢伸出了手。编恐龙的时候,小周按照培训时学的,跟他聊学校的事:“你平时最喜欢上什么课呀?”小男孩小声说:“美术课。”“那你编的恐龙,想给它涂什么颜色?”小周接着问。小男孩眼睛亮了,开始跟小周说他喜欢的颜色,喜欢的恐龙种类,说着说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天晚上,安置点里亮起了很多小蜡烛,大家围坐在一起编挂件,铃铛声、说话声、笑声混在一起,冲淡了灾后的压抑。温如霜坐在角落,看着这一幕,风痕走过来,递给她一颗糖:“你看,我们做到了。”

温如霜接过糖,含进嘴里,甜味在舌尖散开。她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夜,想起那个攥着布娃娃的小女孩,想起那些沉默的老人。现在,这些“糖龙疗愈师”就像一束束小光,散在受灾的土地上,用一颗糖、一根彩绳、一句话,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不止做到了,”温如霜看着远处正在教老人编挂件的志愿者,“我们还让更多人知道,灾后的帮助,不只是送物资,还有倾听和陪伴。”风痕点点头,拿出手机,拍下了眼前的画面——烛光下,大家手里的彩绳在灯光下闪着光,编好的挂件挂在帐篷上,风一吹,铃铛声清脆悦耳。

后来,“糖龙疗愈师应急培训”被更多地方知道,温如霜和风痕又培训了几百位志愿者,工具包也更新了好几代,加了更多适合不同人群的小物件。但不管怎么变,核心始终没变——一颗能带来甜味的糖,一根能让人专注的彩绳,还有一份愿意倾听的耐心。

就像有位“糖龙疗愈师”在日记里写的:“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给需要的人递了一颗糖,陪他们编了一个挂件,听他们说了一段话。但我知道,这些小事,能让他们觉得,再难的日子,也有甜的味道。”